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芯战漩涡:英伟达归零,荷兰求和解,全球芯片链重构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21日 17:01 0 aa

一场由政治操弄引发的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震荡波正四处蔓延,无人能够幸免。


“我们100%退出中国。”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城堡证券举办的活动中直言不讳。这家曾经占据中国AI芯片市场95%份额的巨头,如今市场份额已归零。


黄仁勋的语气中带着惋惜:“我无法想象任何政策制定者会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无论我们实施了什么政策,导致美国失去了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


大西洋彼岸,另一场风暴正在席卷荷兰。安世半导体——一家中资控股的欧洲最大半导体企业之一,正遭遇荷兰政府的强制干预:资产冻结、CEO被撤换、运营受限。


而在这场动荡的背后,全球汽车产业因芯片短缺拉响警报,荷兰经济大臣不得不紧急求见中方官员,寻求化解僵局。


01 英伟达的归零:从垄断到彻底退出

芯战漩涡:英伟达归零,荷兰求和解,全球芯片链重构


黄仁勋的声明揭示了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政策对本土企业的反噬效应。在不久前城堡证券举办的“2025年全球市场未来”活动中,他坦言,英伟达AI芯片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从95%暴跌至0%。


这位芯片巨头的领导人毫不掩饰地批评了导致这一结果的政策:“美国当然希望赢得AI竞赛,然而,伤害中国的事情,往往也可能伤害美国,甚至更严重。”


数据显示,英伟达中国区营收已呈现持续下滑趋势。在2026财年第二季度,英伟达来自中国市场(不包括中国台湾地区)的收入为27.69亿美元,相比2025财年同期的36.67亿美元,缩水近9亿美元。


黄仁勋透露,英伟达的财务预测现在假设来自中国的收入为零。他补充道:“在我们所有的预测中,如果有任何股东在场,我们假设中国的收入为零。如果中国发生任何事情——我希望会有——那将是一个额外的惊喜。”


02 荷兰的困局:政治投机与经济现实

芯战漩涡:英伟达归零,荷兰求和解,全球芯片链重构


就在英伟达宣布退出中国市场的同时,一场围绕安世半导体的争夺战在荷兰上演。荷兰经济事务部近期宣布援引《货物可用性法案》对总部位于奈梅亨的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进行干预。


荷兰政府未经明确许可,禁止该企业在一年内转移公司资产、解雇现有高管或作出其他决定。与此同时,荷兰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作出裁定,解除安世半导体中国籍首席执行官职务,由外籍高管临时担任。


表面看来,荷兰政府的行动是为了防止供应链中断,保护荷兰和欧洲的经济安全。然而,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10月14日公布的法庭文件揭示了另一真相。


法庭文件显示,今年6月,荷兰外交部与美国国务院国家安全与防扩散局举行会晤。美方明确表示“该公司首席执行官仍由一名中国股东掌舵,这本身就存在问题”,首席执行官必须更换才能获得“实体清单”豁免资格。


03 美国的长臂:芯片战争背后的隐形之手

芯战漩涡:英伟达归零,荷兰求和解,全球芯片链重构


安世半导体事件的背后,隐藏着美国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深度干预。2025年9月,美国宣布对受制裁中国企业控股超过50%的子公司追加同等出口管制,而安世半导体的母公司就在美国“实体清单”之中。


荷兰政府声称其行动是独立决策,且与美国制裁“纯属巧合”。但法庭文件证明,美国早在2025年6月便要求荷兰更换中企高管以换取“实体清单”豁免。


据统计,法庭文件中与“50%规则”相关的表述出现近20次,其中甚至提到“美国联邦政府关门导致提前实施50%规则”,致使荷兰政府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推出相关政令。


闻泰科技一名高管在与投资者的电话会议中直言,荷兰政府的指令是以美国新规为借口,实则是为了夺取控制权。这位高管形象地比喻道:“荷兰经济事务部显然是跟在美国政府身后的一只温顺绵羊。”


04 中国的回应:自主生态与精准反制

芯战漩涡:英伟达归零,荷兰求和解,全球芯片链重构


面对英伟达的退出与美国的制裁,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加速自主化进程。信息产业专家、工信国际副总经理魏志国表示:“过去,国内AI圈几乎离不开英伟达,不管是大厂训练大模型,还是小团队做研发,其份额简直是垄断级。”


然而,美国的管制倒逼中国创新。魏志国指出:“寒武纪、华为昇腾、摩尔线程等企业的国产芯片获得宝贵市场验证和商业化机会。今年以来,中国AI企业寻求的不再仅是‘进口替代’,而是以中国场景需求重构技术标准。”


在安世半导体事件上,中方的反制措施精准打击了欧洲汽车的软肋。安世半导体是全球第三大功率半导体厂商,供应大众、宝马等车企的关键芯片,2024年汽车电子业务占比达45%。


16家欧洲车企联名警告,若芯片断供持续,生产线将被迫停工。这直接击中欧盟软肋——2024年中荷贸易额达1100亿美元,机电产品占中国对荷出口的53.1%(包括汽车芯片)。


05 供应链的反噬:全球汽车产业陷入恐慌

芯战漩涡:英伟达归零,荷兰求和解,全球芯片链重构


荷兰政府的干预迅速引发了全球汽车产业的连锁反应。安世半导体生产的芯片主要用于欧洲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产品,是全球最大的二极管和晶体管等简单计算机芯片制造商之一。


据了解,安世半导体手握全球15%以上的车规级芯片份额。欧洲车企立即感受到压力:大众因缺芯交不了车,雷诺订单堆成山。


行业协会直接放话,若月底不解决芯片断供问题,欧洲将面临200亿欧元损失和10万个岗位蒸发。车企们找遍替代商,却发现车规芯片认证要等半年以上,根本耗不起。


一位名为“Bixbeat”的用户在红迪论坛评论说:“作为一名荷兰公民,我对这一举动一点也不兴奋……我们的国际声誉就此一蹶不振。”


06 荷兰的转折:从强硬干预到紧急求和


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反噬,荷兰政府态度迅速软化。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19日在一档节目中表示,中方认为荷兰与美国联手干预安世半导体事务。


卡雷曼斯辩解说,荷方政府此次行动的目的,是为防止安世前中国籍首席执行官将业务及知识产权转移出欧洲。他透露,荷兰外交官正积极斡旋,他本人将在几日内与中方主管官员会面,“此事已上升至最高层级讨论”。


这一转变揭示了荷兰政府的尴尬处境——荷兰斯霍夫政府已进入看守状态(任期截止10月29日大选),此时强抢中企资产实质是为向美国递“投名状”,将外交风险转嫁给下届政府。


这种短视行为无视荷兰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核心利益:仅阿斯麦(ASML)2024年就在华赚取794.42亿元,占其全球营收的36.1%。政府行为与商业利益的割裂暴露其地缘政治投机本质。


07 芯片新秩序:全球产业链的重构与启示

芯战漩涡:英伟达归零,荷兰求和解,全球芯片链重构


英伟达的退出与安世半导体事件标志着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正在经历深刻重构。黄仁勋在谈话中特别提到,中国拥有全球约50%的AI研究人员。


他警告称,不让这些研究人员在美国技术上构建AI是一个错误。当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同时存在,任何人为设置的壁垒都可能催生新的产业格局。


对欧洲国家来说,跟风搞技术封锁前得算清经济账,供应链断裂的代价谁都扛不住。正如欧洲媒体所言:“窃取一个生产你所需一切的国家的资产,是经济自杀行为。”


对国内科技企业而言,有两条路得走:一是像安世这样掌握核心产能,把制造基地抓在自己手里;二是加快国产替代,减少高端设备依赖,这样才不会被人掐脖子。


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即将与中方官员会面,安世半导体的命运仍在谈判桌上摇摆。但无论如何,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已经无法回到从前。


英伟达的H20芯片最终未能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本土的寒武纪、华为昇腾等企业正迅速崛起,填补市场空白。


黄仁勋的警告言犹在耳:“伤害中国的事情,往往也可能伤害美国,甚至更严重。”


在这场芯片大战中,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不断被重塑的全球供应链,以及为政治操弄付出沉重代价的各国企业。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