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逐梦苍穹——写在东方航天港第20次海上发射成功之际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11日 18:06 0 admin

剑指星河再问天。

10月11日上午10时20分03秒,万众瞩目中,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引力一号”(遥二)从烟台海阳的壮阔海面喷薄升空,将3颗卫星精准送入太空。现场与屏幕前无数激动的心,共同为这一刻纵情欢呼。

逐梦苍穹——写在东方航天港第20次海上发射成功之际

“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唐克 摄

自2019年6月完成国内首次海上火箭发射任务至今,烟台已累计成功保障海上发射20次,将130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震彻海天的轰鸣声,是给所有航天追梦人最热血的回响,更是山东以“省之要者”的担当与烟台以“市之大事”的作为,共同绘就的篇章!

大视野抢抓大机遇海上航天母港为什么首落烟台?

在中国商业航天的时代大棋中,烟台以先行者的姿态,投下了至关重要的一子——东方航天港横空出世,傲然崛起。

其实,在中国绵延万里的海疆上,可作为海上航天母港的港湾不乏其选。为何目前唯一的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落子烟台?

这是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的谋划决策,是市委市政府富有战略视野的主动进击,是烟台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积极作为的结果!

时间回溯到2019年6月5日。当日,一枚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海阳港出海并发射成功。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填补了中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空白。

逐梦苍穹——写在东方航天港第20次海上发射成功之际

我国固体运载火箭首次海上发射/唐克 摄

有谁知道,这次看似只是偶然的海上火箭发射,其实是烟台各级排除重重困难全力以赴争取来的,是烟台的一次精心“谋划”。而借助这一“偶然”,烟台也拉开了逐梦向海问天的大幕。

烟台,这个诞生了航天英雄王亚平的城市,从市委市政府到广大干部群众,都太向往那辽阔无际的星空了!如何在祖国航空航天业的版图上,展示山东担当、烟台作为?烟台人在时刻准备着。

深入研究国家政策,烟台敏锐捕捉到了商业航天这一重大契机。而反观自身,烟台又敏锐地发掘自己的独特优势:海阳港位置独立、安全,可满足小倾角、太阳同步轨道等多种轨道卫星的发射需求,是叩问苍穹的理想起点;作为工业大市和制造业强市,烟台拥有37个工业大类,特别是完备的整车、整机、整船制造体系,在机械、电控、液压、材料等制造环节与航天产业高度契合,能迅速转化为强大的航天配套能力……

烟台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向省委省政府作出专题报告,提出以海阳为主要承载,加快建设“东方航天港”,并围绕海上发射全产业链布局商业航天产业集群,打造国际一流的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国家级空天信息产业园区!

这一富有远见的构想,很快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高位推动,被迅速纳入山东省顶层设计。

蓝图在前,省、市、县三级全面发力,极速推进:

——省级层面。连续多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擘画发展路径,海阳航空航天产业集群被明确列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一期、“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九天行歌火箭核心部件产业基地等关键项目,相继入选年度省重大项目清单,更被纳入《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

——烟台层面。市委、市政府以“一号工程”的力度,将航空航天作为全市标志性产业链之一,通过专项政策、产业基金、详实方案,系统化推进这片航天新城的崛起……

——县级层面。海阳更是举全市之力,启动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设,全力将商业航天产业大发展的宏大设想变为令人震撼的现实……

短短六年时间,横空出世的东方航天港就已崛起成为我国唯一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第五处火箭发射地,成长为祖国商业航天版图上的重要一极。

大手笔谋篇大文章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空中有网

作为全国唯一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中国的20次海上发射任务均由东方航天港保障完成。

透过20次激动人心的高燃时刻,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次次发射的成功,更是一幅“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空中有网”的壮丽产业生态画卷。

这背后,是烟台自规划东方航天港之初,便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功成不必在我”的战略定力,进行的系统性、前瞻性大手笔谋篇布局。

逐梦苍穹——写在东方航天港第20次海上发射成功之际

高起点规划,构建商业航天生态蓝图。东方航天港确立了“一港三区”的基本架构,明确提出构建“一心、二轴、三区、多组团”的产业新城空间格局,围绕“星、箭、船”核心能力建设,致力培育“一个中心、七大产业”的商业航天产业体系。其目标明确而坚定:以海上发射为牵引,以提供卫星发射一体化服务解决方案为核心,在最短时间内打造出国内首个集海上发射、星箭产研、卫星应用、配套集成、航天文旅为一体的百亿级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

高标准推进,实现全要素集聚发展。在34平方公里区域内,“海上发射技术区、发射回收试验区、液体动力试验区、星箭制造区、空天信息服务区、航天文旅区、生活服务区”等七大功组团拔地而起,通过6公里航天大道串联,实现了“卫星、火箭、发射场”商业航天三大核心要素的高度集聚,形成“陆海联动、星箭一体、出厂发射、回收复用”的科学高效布局。

这一完整的核心能力体系,正是东方航天港实现海上发射常态化、高可靠运行的硬核支撑。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东方航天港开创性地构建了“前港后厂、陆海联动”模式,实现了“火箭出厂即发射”的高效运营。火箭从总装车间到发射场,车程不足15分钟,形成了“出厂—转运—出海”2小时快速响应能力。这种山东近海发射场的布局,可满足中国70%商业卫星的入轨需求。

逐梦苍穹——写在东方航天港第20次海上发射成功之际

这就如同打造了一个商业航天的“超级生态圈”:从上游的火箭制造到下游的卫星应用,所有配套一应俱全。这种全方位的产业布局产生了强大的磁场效应,吸引了众多火箭公司、卫星企业和配套厂商纷至沓来。

如今,这里已具备年产50发火箭的总装总测能力,顺利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一座占地2平方公里、全国最大固体火箭总装基地悄然成型。

如今,这里的产业集群业已初具规模,招引集聚的30个产业项目,细分为发射链、火箭链、卫星链、文旅链4个重点产业链条,吸引投资已超过300亿元!

大胸襟容括大天地一份家国情怀 一份大省担当 一份大市贡献

一枚枚火箭从碧海腾空,冲入一片属于烟台、属于山东、属于中国商业航天的崭新天地!

一个个“首创”在此诞生:国内首次海上发射、首次“一站式”海上发射、首次近岸海上发射、首次海上热发射、国内民营火箭的首次海上发射……正是这些令人振奋的“首创”,在海阳、在烟台绘就了中国商业航天的产业地标。

逐梦苍穹——写在东方航天港第20次海上发射成功之际

我国民营商业火箭首次海上发射

人才的“星辰”在此汇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的工作站落户于此,在他的主导下,“烟台一号”“烟台二号”卫星已相继发射升空。东方航天港研究院应运而生,已入驻61人,联动武汉大学定向培养的首批硕士、博士研究生即将到岗。

企业的脉搏由此焕新。海阳老牌企业方圆集团有限公司建设机械二厂,凭借深厚的工艺积淀,其产品已能加工成为火箭燃料贮箱的关键部件。更多的本土企业在政府精准引导下,融入航天产业链,实现从“传统制造”到“航天智造”的华丽转身。

产业的边界变得无限。东方航天港投资4.5亿元打造的专业化航天科普教育基地,让游客可以室外观看真实的火箭发射船,走进火箭总装厂房观察火箭组装。海阳培育的“航天+文旅”新业态,让“看一场火箭发射,赴一次星海之约”成为当下流行的旅行方式。

逐梦苍穹——写在东方航天港第20次海上发射成功之际

市民在航天科普馆感悟航天精神

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地标的“原点”,更可以看到新时代中国商业航天全面爆发的壮阔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商业航天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近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就商业航天作出部署,要求积极打造新增长引擎;

看山东,省委、省政府将深海空天列入19条标志性产业链条高位推动。就在“引力一号”即将二次远征苍穹前夕,又印发《山东省加快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力争2035年全面融入国家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布局,跻身航空航天制造强省之列,同时支持烟台打造山东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发展核心区。

面对新使命,烟台正聚力打造国内最具特色的商业航天产业集聚区,推动商业航天产业从“发射引领”到“全链跃升”。加快液体火箭总装测试与动力试车基地建设,支持新型液体火箭研制,开展火箭回收复用技术攻关,构建航天制造全链条,吸引更多火箭核心部件企业落地,力争到2030年具备年产100发火箭能力……

在航天强国战略引领下,一省一市的家国情怀和担当作为,在向海问天的实践中展示得淋漓尽致!

逐梦苍穹,烟台谱写的九天华章才刚刚开始!

记者 李波 高伟 刘洁

责编:张苹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