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康复辅具,如何进入寻常百姓家?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10日 01:39 0 aa

上海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深、消费市场最活跃的超大城市。刚修订的《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就明确,要发展养老照护、康复辅具等银发经济相关产业。今年,上海聚焦老、残、伤人群需求,亮出了康复辅具产业“三年蓝图”,不少科技企业都摩拳擦掌, 意图开拓C端市场,那么,康复辅助器具能否顺利地进入寻常百姓家?

康复辅具,如何进入寻常百姓家?

“老人起身时,身体的主要力量集中在臀部。这款设备正在提供助力,让我不需要自己用力。它还能有效缓解老年人膝关节的压力,这对于许多下肢偏瘫的老人来说尤为关键。”

康复辅具,如何进入寻常百姓家?

在市中心这家商场的中庭,一场“乐无忧小屋”的快闪活动正在举行,市民可以近距离体验各类康复辅具。记者体验的这款康复护理机器人,一键按下遥控,便可灵活完成站立、躺坐、移位。好奇的市民都在围观它到底能有多大的本领。

康复辅具,如何进入寻常百姓家?

“要是去外面旅游,这个走起来方便吗?能爬山吗?”“爬山不行。但是爬坡是可以的,能应对15度以下的坡度。”

“后面还在更新两代,增加如厕功能和心电监控,能及时提醒子女和看护人员。”某康复辅具品牌销售经理刘申介绍道。

康复辅具,如何进入寻常百姓家?

而这款艾灸机器人也很神奇,不管啥体型都能精准找准穴位,还会模仿老中医的手法。最关键是,它自带 “除烟神器”,灸的时候,没烟味。“你看它没什么味道,里面吸走了,从这个管子。”某康复辅具品牌负责人孙宇豪向市民演示。一位正在体验的市民表示:“很舒服,我现在觉得好像活络一点。我是肌腱损伤,一直在医院做理疗,正好看到就想体验一下。”

康复辅具,如何进入寻常百姓家?

除了大件器具,不少精巧小帮手也很贴心:“会沟通” 的智能纸尿裤,尿量实时可知;安睡仪靠声、电双重刺激,助人快速入眠。事实上,随着辅助器具被科技赋能,它不再是老残伤特殊人群专用,而是从预防保健到康复护理,可覆盖老中青更广群体。这也正是“乐无忧小屋”这样的康复辅具快闪进入商场的缘由。

上海市民政局残疾人福利处副处长姜琦表示:“康复辅具现在注入了新的‘黑科技’,比如穿戴设备、脑机接口等智能化设备。我们考虑到进入商场,让中青年、年轻人对它有一个新的认知。”

康复辅具,如何进入寻常百姓家?

这款刚上市的安睡仪,专盯睡不着的人群。记者戴上耳塞体验,世界顿时安静。某康复辅具品牌负责人李思远演示:“我给您播放舒缓的小夜曲,同时会有电流和脉冲,入睡前治疗三十分钟,能让大脑安静下来。”但一位体验者反馈:“这个对我来说太大了,我的耳朵比较小,戴不住。”负责人回应,他们正计划推出S、M、L三种型号,适配不同耳朵大小的用户。

不过,产品最初上市要获得认可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它和其他刚起步的康复辅具产品一样,光盯着 “技术感”,却没考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使用场景,既难操作,适配性也差。

上海市康复器具协会会长喻洪流指出:“产品开发需要了解哪些是最主要、最刚性的需求。初期产品往往只盯着‘技术感’,没考虑消费者实际需求和使用场景。”

康复辅具,如何进入寻常百姓家?

一款成熟的智慧化产品,至少经过二三代开发。像安睡仪,因尺寸问题,让小耳朵用户戴得不舒服,如今,企业正根据用户反馈,调整优化。

康复辅具,如何进入寻常百姓家?

除了设计,高昂价格也是阻挡辅助器具进入百姓家门的重要原因。比如,一台康复护理机器人3万、艾灸机器人十来万,这样的价格,让多数家庭只能望价兴叹。多位市民表示,价格是购买时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希望能有高性价比的产品。

康复辅具,如何进入寻常百姓家?

为减轻市民购买辅具的经济负担,上海已有行动。一边拓宽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比例,让更多辅具能 “更便宜”;一边给企业鼓劲,鼓励它们造更多质优价实的好产品。

康复辅具,如何进入寻常百姓家?

姜琦介绍:“我们会在16个区陆续进入这些商场,让市民可知、可感、可买。对于适老化补贴产品,最高可享受30%补贴,产品最高补贴2000元,采用申请摇号的方式。”

喻洪流会长对未来充满信心:“价格是影响进入家庭很重要的方面,但随着政策支持和企业发展,未来能把高科技辅具产品做到足够亲民的价格。”

上海早在多年前就启动了康复辅具租赁服务,并不断优化租赁周期、加大补贴力度。而根据最新明确的产业发展方案,未来除了强化自主创新,攻关AI、脑机接口等技术应用,还要致力于让“科技助老”从高高在上的概念,真正落地为接地气、可感知的实用产品,这样才能真正激发消费活力,创造更高品质养老生活。

看看新闻记者: 潘窈窈

编辑: 张予洋

视频编辑: 杜茜

摄像: 唐晓蒙

责编: 李吟涛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