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 姝(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科学工作联合中心传播主管)9月,科技界的举动,让科幻电影创作者大开眼界。9月5日,我国首部太空实拍电影《窗外是蓝...
2025-10-01 1
9月30日,伟思医疗举办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会上管理层提到,公司现阶段研发领域发展规划如下:
磁刺激领域: 聚焦精准神经调控技术研发,依托经颅磁刺激技术平台,深化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靶向治疗方案研究;同步推进国际化战略布局,加速盆底磁、塑形磁、经颅磁的海外注册;
电刺激领域: 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完成电刺激产品技术的迭代升级,重点开发支持多模块自由组合的智能电刺激系统,整合生物反馈技术,实现下一代电刺激产品的全面取证上市,拓展其在神经康复、疼痛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电生理和康复机器人等领域:推进脑电结合智能康复机器人备以及康复专用经颅磁联合方案在康复市场的应用与探索。
激光射频等其他能量源设备领域:扩大皮秒激光的适应证范围,完成皮秒激光产品的规模化量产;推进脉冲光产品开发进展,构建覆盖面部皮肤治疗的多层次产品矩阵。
有投资者询问公司如何应对康复医疗设备行业增速波动。管理层表示,公司对大康复行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相信其未来潜力巨大。康复服务模式也正多元化发展,从医院向社区和家庭延伸,多学科融合趋势显著,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基于此,公司将加大对大康复产业的营销推广和产品营销资源投入,积极把握行业发展机遇,扩大业务规模,实现稳健增长。关于康复行业整合加速和龙头企业崛起的时间节点,这将是一个渐进过程,可能需3—5年。
市场成熟与竞争加剧将促使具备技术优势、品牌影响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脱颖而出,引领发展。该进程受创新速度、政策力度和需求演变影响。公司将保持敏锐,积极布局,力争在行业整合中占据有利地位。
谈及AI技术应用,管理层介绍,公司现有的产品设计已积极运用智能化技术,提升产品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例如经颅磁刺激仪(MagNeuro ONE系列):引入AI驱动的脑部影像处理系统,实现治疗靶点的精准定位与剂量智能调节,为高端临床和科研提供最领先的经颅磁技术。
3A射频机器人:结合高精度图形识别算法与实时温度控制技术,实现治疗路径自动化与过程可视化,推动射频治疗进入智能化时代。
塑形磁PMS:采用RMM智能气囊技术,智能化自动评估肌肉训练状态,自动监测和调整训练强度,以确保使用者能够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管理层认为,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加速融入医疗设备研发领域,公司将密切关注新兴技术的应用潜力,持续加强AI智能化技术在公司产品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中的应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企业升级发展,例如利用AI算法对焦虑症、儿童多动症、抑郁症等病症的生物反馈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辅助临床决策;通过AI技术优化激光能量管理平台,解决温度控制、自动化操作等核心问题;积极探索AI技术在生物反馈、脑功能、康复机器人,康复物理因子领域的运用场景,助力康复理疗进入智能化时代。
谈及对脑机接口行业发展的看法,管理层表示,公司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拥有丰富的产品和技术储备,涵盖团体生物反馈、多参数生物反馈、新生儿脑电监测等产品。
截至目前,公司已获得数十项与脑机接口相关的专利成果,涉及脑电信号采集、脑电干扰信号校正、信号传输解析和机器学习算法等核心技术,同时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电极方面也积累了多项专利和技术储备。与此同时,公司目前在神经康复领域的技术布局已从单一设备向“诊断-治疗-康复”全周期解决方案延伸,针对闭环神经康复系统,公司已具备脑电采集、无创神经调控、康复机器人等技术,根据实际临床需求,可以实现“脑信号采集-意图解析-磁刺激调控-机械辅助执行”的闭环康复链。
例如,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可通过脑电帽实时捕捉运动想象信号,同步触发康复机器人执行训练,同时利用经颅磁刺激(TMS)增强神经可塑性,加速运动功能重建;对于脊髓损伤患者,公司表面肌电分析系统可评估残存神经功能,结合脉冲磁场治疗仪干预受损眷髓节段,形成个性化康复方案。
(上证路演)
相关文章
作者:王 姝(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科学工作联合中心传播主管)9月,科技界的举动,让科幻电影创作者大开眼界。9月5日,我国首部太空实拍电影《窗外是蓝...
2025-10-01 1
科博会期间●通过项目路演、投融资对接等活动,促成28个产业项目签约,金额超4亿元●投资四川·中国(绵阳 科技城建圈强链产业投资推介会上签约55个项目,...
2025-10-01 1
9月30日,伟思医疗举办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会上管理层提到,公司现阶段研发领域发展规划如下:磁刺激领域: 聚焦精准神经调控技术研发,依托经颅磁...
2025-10-01 1
在全球积极推进“双碳”战略、工业绿色转型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电解锰这一高能耗传统产业也迎来了技术革新的突破性进展。近日,贵州科学院院属贵州省新材料研究开...
2025-10-01 1
近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地方期刊专业委员会设立的2025年开放研究基金项目结果揭晓,学报编辑部刘庆松等申报的“地方高校科技期刊融媒体高质量发展...
2025-10-01 1
【来源:浙江省教育厅_媒体关注】西湖大学工学院人工智能系赵世钰实验室研发出名为“飞行工具箱”的空中协同操作系统,使多架旋翼无人机在“叠飞”状态下实现高...
2025-10-01 1
智通财经APP获悉,东京内存制造商Kioxia Holdings Corp.表示,其对市场能持续高速增长充满信心,随着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运营商持续扩张,...
2025-10-01 1
作者:薛 姝、石长慧(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综合创新能...
2025-10-01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