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社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探索兴趣,普及科学知识,9月20日上午,老军营小区第二社区在社区科普活动中心组织开展了“趣味科学实验进社区”活动,吸引...
2025-09-22 0
云岭之南,群山如黛
九湖如珠散落其间
孕育出滇中大地的生命肌理
承载着千年滇国的文明记忆
构成我国西南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
这些美丽的高原湖泊自净能力弱
受损后修复难度大
在城市化进程中一度面临严峻挑战
自1997年起
中交集团便勇挑重担
参与了国内首个大型浅水湖泊环保疏浚工程
从勘测到施工
发挥“全水域”“全绿色”优势
以科技为刃、以坚守为盾
从底泥疏浚到生态修复
开启一场长达二十八载生态攻坚
滇池治理的进阶之路
从“治泥”到“治生态”的迭代
二十八载滇池治理史
也是中国湖泊治理理念与技术迭代的生动缩影
中交集团累计开展生态清淤、湿地重塑
藻水共治、基底修复等全流域百余项环保工程
从聚焦单一污染源头的“点穴式”治理
到覆盖全流域的“系统性”修复
每一步升级都镌刻着科技突破的印记
1.0
底泥疏浚的“泥水共治” / 1997-2017年
素有“高原明珠”之称滇池
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
曾因严重富营养化
蓝藻如绿绸般铺满湖面
水质一度降至劣V类
昔日的“波澄一镜”沦为“绿漆覆水”
云南滇池草海人工湿地建设工程
面对内源污染严重的困境
中交集团根据滇池水体情况
采用底泥疏浚、重金属去除等技术
先后通过三期环保疏浚工程
成功清除滇池内1517万立方米淤泥
累计消除总氮约2.68万吨
总磷约9949吨
滇池水质营养状态得到显著改善
水体透明度指数明显上升
2016年整治后的滇池草海
昆明海河作为滇池流域内的关键河道
2017年后
成为国内首个
通过综合整治消除“黑臭水体”的成功案例
滇池治理也从单纯的底泥疏浚
逐步转向
更为复杂和关键的生态修复阶段
2.0
系统修复的“重生之道”/ 2018—2023年
湖泊是活的生态系统
治湖治“表”更要养“里”
海菜花实拍
2018年后
滇池治理迈入“系统治理”新阶段
中交建设者们融合
“内源治理+泥水共治+生态修复”的一体化方案
在湖滨带种下芦苇、菖蒲
构筑起“生态缓冲带”
拦截陆源污染
在水下播种苦草、黑藻
重建“水下森林”
让水生植物吸附污染物、涵养水体
这一时期
滇池水质稳步提升至Ⅳ类
环湖植被覆盖率从2007年的13.1%
提升至60%以上
绝迹多年的水鸟陆续回归
3.0
智能绿色的“焕新之术”/ 2024年至今
即便水质改善
蓝藻仍像不定期“造访”的“生态雾霾”
考验着治理的精准度
蓝藻(右侧)爆发实拍
2024年
昆明市启动滇池重点区域蓝藻打捞处置工程
中交集团以“智能绿色可持续”理念
为滇池注入“智慧基因”
通过物联网监测设备实时捕捉蓝藻分布
“藻水共治”平台精准处置
一场“科技治藻”的攻坚战全面打响
滇池治理的精准诊疗方案
3.0时代的科技攻坚
滇池福保湾,国内最大“藻水共治”一体化平台
在滇池福保湾、新河湾等蓝藻富集区
7台套“藻水共治”一体化平台静卧湖面
如同守护明珠的“智能卫士”
这套融合多项创新技术的治理体系
堪称湖泊治理的“精准诊疗方案”
让治藻从“粗放打捞”升级为“精准施治”
“望闻问切”:湖泊健康的动态监测
中交建设团队
如同“湖泊医生”
运用先进动态监测技术
建立起滇池的“健康信息”数据库
通过对蓝藻分布
及污染物动态的精准分析
为滇池“诊断病因”
从而开出精准的“生态理疗”处方
“靶向施治”:藻水共治的核心技术
“藻水共治”一体化平台是3.0时代的“治藻利器”
其创新之处堪称“三个国内首创”
国内规模最大的治理集群
7台套平台集群日处理能力达45万立方米
相当于一天净化180个标准泳池的水量
其中,福保湾固定式平台
是国内处理规模最大
集约程度最高的藻水处理设施
石墨烯技术的突破应用
平台核心的石墨烯微滤装置
破解了传统过滤
“精度与通量不可兼得”的难题
如同一张“纳米筛网”
既能高效拦截90%以上的
蓝藻及悬浮物
又能保持水流顺畅
处理后的清水澄澈透亮
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可直接回补滇池
绿色机动的作业模式
全离岸式设计让平台不占一寸土地
“岸电+新能源”动力系统实现零碳排放
作业时悄无声息
遇到蓝藻突发聚集
移动式平台可快速调遣
2小时内抵达现场处置
已执行应急任务50余次
为20余片易富集区域筑牢防线
“固本培元”:原位回补与资源循环
治理的终极目标
是让滇池形成自净循环
中交建设者们依托滇池自然流场与西南季风
在平台入水口与出水口设计
“藻水富集加速通道”
引导净化后的湖水顺畅融入湖泊环流
精准“滋养”污染区域
截至2025年初
平台已累计为滇池回补清水1.3亿立方米
使用有机肥的生态大棚
值得一提的是
分离出的“高浓缩”藻泥经无害化处理
摇身变为生态有机肥
昔日的“生态包袱”成了农业生产的“香饽饽”
实现“治藻-净水-肥田”的循环闭环
滇池治理成效显著
明珠重焕生机,生态与民生共赢
二十八载深耕细作
终让滇池重焕光彩
从“一湖一策”到“全域联治”
滇池的治理智慧
也如同蒲公英的种子
在云南其他高原湖泊群中生根发芽
异龙湖及水下森林实拍
在异龙湖
中交集团定制
“生态控藻-基底赋氧-水下森林”方案
让水体透明度从80厘米提升至122厘米
成为全国首个生态修复成功的高原湖泊
杞麓湖及平台船
在杞麓湖
中交建设者们
通过建设湖滨缓冲带和入湖口前置库
成功破解农业面源污染难题
修复自然岸线7.4公里
海鸥与人互动
水质实现“劣V类”到“轻度富营养”的跃阶
从水下森林到飞鸟乐园的生态复苏
生物多样性指数提升5%
水清、草绿、鸟飞、人欢
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答卷”
正徐徐展开
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中交方案”
正在擦亮每一颗“高原明珠”
从第一铲清淤的探索
到智能平台的精准施治
中交集团用二十八载的坚守与创新
完成了滇池
从“污染重灾区”到“生态样板”的蜕变
今年正值“两山”理论提出20周年
滇池之畔重现
“曙光轻拂湖面,龙门倒映水中”的美景
这道光里,映射着科技的突破
和中国对全球生态治理的担当
未来,中交集团
将持续以绿色智能技术升级治理效能
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注入持久的“中国力量”
相关文章
为激发社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探索兴趣,普及科学知识,9月20日上午,老军营小区第二社区在社区科普活动中心组织开展了“趣味科学实验进社区”活动,吸引...
2025-09-22 0
云岭之南,群山如黛九湖如珠散落其间孕育出滇中大地的生命肌理承载着千年滇国的文明记忆构成我国西南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这些美丽的高原湖泊自净能力弱受损后修复...
2025-09-22 0
已经有大量消息指出明年苹果将发布全新的折叠屏 iPhone ,而从最新供应链消息来看,苹果明年的折叠屏 iPhone 将大量采用 iPhone Air...
2025-09-22 0
前言 随着 .NET 9.0 AOT(Ahead-of-Time)的发布,便萌生了用代码测试AOT编译效果的想法,同时评估未来是否为NanUI开...
2025-09-22 0
“兼相爱,交相利。”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越是世界动荡变革,越需要各国携手共进、同舟共济。“234位中外部长级贵宾出席”“取得成果超700项,其中经贸项目...
2025-09-22 0
没有驾驶室、不用司机。如今,在智慧系统加持下,采矿现场如同上演“科幻大片”,无人矿卡正迅速成为“采矿”主力,仿佛《流浪地球2》中的场景再现。“不光是无...
2025-09-22 0
当摩根士丹利把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市值锁定在5万亿美元——相当于2024年全球20大车企收入的两倍时,一场静默的战争已经打响。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而是...
2025-09-22 0
9月19日,2025长春航空展拉开帷幕。在这里能观赏空中表演,也能近距离接触各类“硬核”装备。在一众展品之中,卡游推出的“中国战机收藏卡”以及“航空文...
2025-09-22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