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9月17日文章,原题:中国飞行汽车初创企业冲向蓝天 这架白色蛋形无人机先是微微颤动,随即发出嗡嗡声,载着乘客升至约20米高空,悬停约1...
2025-09-21 0
原标题:鼓励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今年9月,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将奔赴各地开展超过780场科普报告,覆盖15个省份、28个地级市;山东大学齐鲁第二医院第八届“科普最强音”健康科普大赛现场,医护天团们纷纷“转型”,上演科普小品……随着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火热开展,越来越多优秀的科普人才为公众奉上科普盛宴。
作为连接科学知识与公众认知的核心纽带,科普人才是推动全民科普走深走实的关键支撑。不同群体的认知水平、兴趣偏好差异显著,经过专业培养的科普人才擅长运用多样化传播手段,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适配不同群体的内容形式,既可以为青少年设计科普动画与互动实验,也可以为老年人编写通俗健康手册,还可以让科普直抵田间地头。而一旦缺少了科普人才的创造性转化,即便是优质的科学内容也容易陷入“自说自话”,无法真正被公众理解与接受。
高水平科普人才是科普事业的源头活水,其数量与质量直接决定着全民科普的成效。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共有科普专职、兼职人员215.63万人,其中,专职人员仅为29.32万人。这一数字对于激发全民对科学的热爱与追求来说显得尤为薄弱。要激励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科技志愿者等各类科学界人士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活动,才能有效做大做强科普人才“蓄水池”。
高水平科普人才绝非科学知识的“搬运工”。全媒体时代给科普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火山数十载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把科普阵地拓展到视频平台,凭借亲切风趣又通俗易懂的讲述风格,受到众多网友的喜爱。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不仅需要重视专业知识储备,也需要更多关注传播规律和技巧,以适配不同受众的认知习惯,让人们听得懂、感兴趣、用得上。
打破单一的培养模式,才能拓宽科普人才成长路径。要从院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两端发力,一方面,推动高校增设科普相关专业或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普展览策划、科普视频制作、科普讲座组织等活动,在学习和实践中提升科普技能。另一方面,针对在职科普工作者、科研人员、媒体从业者等群体,开展定制化新媒体传播培训,还可以联合短视频平台打造“科普创作训练营”,帮助从业者适应当下传播环境。
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有望留住更多优质科普人才。中国科协在2024年科普职称评定工作中,将网络阅读量“10万+”的优秀科普作品等同于发表论文,体现出对传播效果的重视。要建立科学的科普人才评价激励体系,打破“唯论文、唯学历”的传统评价标准,强化效果导向,将科普作品质量、科普活动影响力、公众满意度等纳入评价指标,对优秀科普作品创作者给予资金奖励或薪资倾斜,有利于激发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的主动性。
期待涌现更多既懂科学又善传播的高水平科普人才,成为连接科技与公众的桥梁,让科学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郭静原)
(经济日报)
相关文章
英国《金融时报》9月17日文章,原题:中国飞行汽车初创企业冲向蓝天 这架白色蛋形无人机先是微微颤动,随即发出嗡嗡声,载着乘客升至约20米高空,悬停约1...
2025-09-21 0
近日,“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方阵”成员单位(第二批)征集工作正式启动。生物制造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已成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
2025-09-21 0
原标题:鼓励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今年9月,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将奔赴各地开展超过780场科普报告,覆盖15个省份、28个地级市;山东大学齐鲁...
2025-09-21 0
文:科技商业 于洪涛一个50平米的小超市,采用一台门店宝产品,就能实现丰富的AI应用,比如对客流进行自动统计,对客流量趋势、停留时长、顾客动线进行AI...
2025-09-21 0
据参考消息网报道,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于9月16日报道称,生成式人工智能(AI)工具及其驱动的深度研究智能体和搜索引擎,并非那么可靠,事实上,它...
2025-09-21 0
9月21日,崂山区软件信息产业展圆满收官。作为聚焦软件信息产业的交流平台,展区内不仅聚集了优秀企业与创新产品,更成为各地企业交流与合作对接的关键窗口。...
2025-09-21 0
追觅叫板华为小米,它能成为新手机巨头吗?2025年9月,智能清洁领域黑马追觅科技抛出一枚“重磅炸弹”:创始人俞浩公开宣称,追觅手机将走高端路线,未来与...
2025-09-21 0
华为鸿蒙官宣升级:11款机型能否借鸿蒙6.0迎来新机遇?2025年9月,华为正式宣布鸿蒙6.0系统开启大规模升级,覆盖Mate60系列、Mate70系...
2025-09-21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