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参观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后,高盛点评:迭代速度惊人,“ChatGPT”时刻还需2-3年

排行榜 2025年08月12日 12:21 0 aa

高盛分析师在参观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WRC)后,认为人形机器人行业正经历快速产品迭代,但技术拐点仍需时日。

8月11日,据追风交易台消息,高盛研报指出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进行产品迭代,整体性能在短短数月内取得显著提升,商业化路径日渐清晰。

然而,行业距离真正实现通用能力的“ChatGPT时刻”仍有至少2至3年的距离,技术瓶颈在于高质量真实世界数据的积累和模型训练。同时,报告强调投资者需关注软硬件快速协同演进带来的产品重新设计风险

消费者需求呈现增长潜力,产品迭代速度惊人

在人形机器人应用方向上,高盛指出目前主要集中在四个方向:

教育、展厅导览和舞台表演:当前贡献主要销量。

为开发者和科研提供的标准平台:当前贡献主要销量。

制造业与物流:行业正在务实推进。针对拾取、分拣、装配和检测等特定任务,成功率已达到80-99.5%。

消费/养老/陪伴:长期潜力巨大。

而高盛观察到,与更偏向学术和产业的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相比,本次WRC吸引了远超预期的家庭和普通消费者流量

高盛认为,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表明除了科研、AI模型训练和政府项目外,人形机器人在教育、陪伴和娱乐等消费级市场的短期需求潜力可能非常强劲。

长远来看,这预示着只要机器人产品足够有用、安全且价格合理,其消费市场的潜力将不亚于制造业。为了迎合这一趋势,市场上已出现更简化、价格更亲民的产品:

  • 宇树科技近期推出的R1机器人,身高121cm,重25kg,拥有26个自由度,售价仅为39,900元。
  • 逐际动力也宣布将很快推出SA02机器人,身高125cm,重25kg,自由度为26+2,售价更是低至38,500元。

与此同时,高盛对中国机器人公司的产品迭代速度给出了“十分惊喜”的评价。与高盛在同年2月和5月的走访相比,此次展出的产品在速度、平滑度和整体运动控制(WBC)方面均有“非常显著的”提升

高盛团队发现,50家人形机器人参展商中有20多家在7-8月推出了新产品,涵盖轮式和双足机器人(配备完整旋转执行器或旋转+线性组合)。整体产品性能(全身控制)相比2月和5月的参观有了显著改善,在速度和流畅度方面表现突出。

“ChatGPT”时刻仍需2-3年

宇树科技CEO王兴兴在开幕式演讲中将机器人的"ChatGPT时刻"定义为能够在全新环境中以通用技能完成任务,他表示这至少还需2-3年,但不会超过10年。

高盛指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瓶颈在于高质量真实世界数据的积累

一些业内人士指出,工业等复杂场景难以完全模拟,可能需要多达70-80%的高质量真实世界数据才能进行有效训练。因此,目前行业仍在探索过渡方案,例如通过低延迟网络进行多模态人类远程操作。

更重要的是,实现通用智能的最佳AI架构仍在快速演进中

今年初,行业普遍认为视觉-语言-行动(VLA)模型结合强化学习(RL)是主要解决方案。但谷歌在2025年5月推出的新型视频生成模型Veo3,因其对真实世界物理和精确唇语同步的出色理解,引发了新的讨论。这使得一些机器人公司开始思考,其底层AI架构是否比VLA+RL更优

高盛因此特别提醒投资者:由于软硬件结构仍在快速协同进化,投资者必须警惕潜在的产品重新设计风险。不过,英伟达在WRC上表现优异,其Jetson AGX Thor或更广泛的Jetson平台几乎是所有机器人产品的标配

在成本控制方面,机器人厂商的国产化率似乎相当高,可能已达约80%。各公司今年还在设计优化方面努力降低成本,高盛注意到部分硬件规格有所降低。未来,规模效应仍是降低成本曲线的关键。

规避技术迭代风险,优选高确定性零部件厂商

结合以上观察,高盛明确表示,低价产品发布和地方政府补贴(如北京“亦庄机器人消费节”提供最高25万元的企业采购补贴和1500元的个人消费补贴)虽能带来短期销量,但硬件规格的持续变动带来了不确定性

因此,高盛更青睐产业链中可预见性较高的环节。报告指出,执行器总成在技术迭代路径上拥有最高的可预见性。

基于此逻辑,高盛给予三花智控“买入”评级,看好其在人形机器人执行器领域的长期增长潜力,并预计其在2025-2030年实现19%的收入/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

相比之下,对于其他零部件公司,如绿的谐波、鸣志电器、贝斯特等,报告均给予“中性”评级,认为其估值相对合理,但面临更大的技术迭代和竞争风险。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