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网贷的镰刀割不出下一个时代

排行榜 2025年08月04日 16:16 0 admin
网贷的镰刀割不出下一个时代

潘晓俊(金融从业者)

最近参加的几次会议活动都脱离不了AI的主题,的确从金融机构到科技公司都免不了俗套,不管有用没用,什么当下最火最创新,总要上去蹭一下热度的,不要说大厂们了,连我都号称ALL IN AI了不是。

但在一次会议上听到科大讯飞的金融业务群总经理沈海波说了一个科大讯飞顶着亏损的压力,在2023年投入了超20亿元用于研发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的算力采购,解决了被西方国家技术卡脖子问题的例子。不得不感叹,中国还是有几个类似华为、科大讯飞这样的硬汉科技企业的,并不都是盯着老百姓钱袋子放网贷的互联网巨头。

我们的大厂们,有的是流量的神通。互联网巨头们,从送外卖的到刷短视频的,从卖商品的到搞社交的,最后都殊途同归,变着法子让你借钱。花呗、白条、放心借、月付……这些看似贴心的借贷产品,已像空气般渗入每个支付环节。点外卖弹分期,打车跳借贷广告,甚至刷条视频都在提示你“额度已到位”。

我一直想不明白,为啥中国的大厂们总是要搞贷款呢,已经赚了这么多钱了,为啥还这么贪婪,这也不是星辰大海啊。

网贷的镰刀是割不出下一个时代的。

网贷的镰刀割不出下一个时代

网贷的镰刀割不出下一个时代

全民负债狂欢下的社会代价

有句话,流量的尽头是放贷。如今的互联网大厂,早已不是单纯的科技公司,而是披着科技外衣的“数字当铺”。

某贷、某呗和某条都陆续成了大厂们的利润支柱,连送外卖的都塞给你“生活费”贷款。为了增长,它们用“低息”“便捷”的噱头吸引用户,但实际利率往往逼近24%的监管红线,甚至通过“服务费”“担保费”变相抬高成本。

这种疯狂放贷的直接恶果,就是让社会主力消费群体,年轻人、工薪族、小微企业陷入共债泥潭。2025年全国网贷逾期人数已突破3000万,相当于每50个中国人里就有1个被催收困扰。更讽刺的是,这种过度借贷不仅没真正提振消费,反而让正常消费群体产生强烈抵触情绪,反正我现在看到“分期”就反感,甚至很多年轻人主动降级消费,能省则省。毕竟,谁愿意一边还着高息贷款,一边被平台大数据杀熟呢?

当一个大二学生因欠下九千多元某呗在知乎求助,当豆瓣“网贷互助小组”堆满“以贷养贷”的血泪帖,当年轻人因“免息券”“立减5元”的诱惑掉进债务陷阱,互联网大厂们鼓吹的“普惠金融”,早已异化成收割流量的镰刀。

网贷的镰刀割不出下一个时代

网贷的镰刀割不出下一个时代

低水平内卷拖累行业创新

互联网大厂扎堆放贷,不仅坑了老百姓,还把整个行业带进了创新死胡同。

最直接的就是银行沦为“资金苦力”,传统金融机构被挤压,优质客户被抢走,被迫和平台合作当“资金通道”,利润越摊越薄。而那些本该专注科技创新的互联网公司,现在全在比谁放贷更快、利率更“灵活”、催收更狠。

某外卖平台将地推团队指标从“商户覆盖率”改为“借贷渗透率”,头部短视频平台给“放心借”导流的算法权重高于科普内容3倍,这种放贷KPI已如癌细胞般侵入组织末梢。大厂的基层员工绩效挂钩借贷金额,人性恶便被制度性释放。顶尖工程师从AI实验室流向放贷风控模型部,裁撤物流机器人团队并入金融部门,我们的互联网大厂们的硬科技人才在“高周转业务”前都集体缴械了。更可怕的是,这种“躺着赚利息”的模式,让大厂们染上了严重的大企业病,形式主义、短视KPI、内卷式竞争。员工也好,领导者也罢,谁会琢磨着去搞科技这种可能最后都看不到结果的事情,天天研究怎么让用户多借点钱、怎么把借贷按钮做得更显眼的多搞点利润更香。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监管已在行动。2025年网贷新规大幅提高准入门槛,严打高息和暴力催收。信号很明确,金融不是科技公司的终点。

在中国互联网平台纷纷扎堆“放贷变现”的当下,有幸还有华为与科大讯飞这种拒绝“快钱诱惑”,死守技术无人区的存在,是他们用硬科技攻坚的定力、科研文化的纯粹、以及产业报国的使命感,真正定义了什么是真正的“科技大厂” 。如果我有机会决策,但凡涉及算力、云平台、等硬科技的项目,放贷的那些平台一个都不会给机会。一边给收割流量被逼转型通道,一边还送钱给项目,想想就臊得慌。

网贷的镰刀割不出下一个时代

科技公司的使命是发明未来,而非收割当下。如果忙着掏空老百姓口袋里的三瓜两枣时,别忘了,镰刀舞得再欢,也割不出下一个时代。(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