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从银发夫妻到少年学子 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大赛绘就科普新图景

今日新闻 2025年08月03日 10:05 0 admin

从银发夫妻到少年学子 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大赛绘就科普新图景

2025年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大赛自6月20日启动以来,吸引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从白发苍苍的退休老人到朝气蓬勃的中小学生,从科研一线的工程师到教书育人的教师,参赛者们通过知识比拼、思维碰撞,共同谱写了一曲全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生动篇章。截至7月20日,大赛不仅涌现出一批“科学达人”,更成为推动全省科学普及、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平台。


科学探索,银发夫妻“组团”闯关


在无锡经开区,年近花甲的钱利英与黄布忠夫妇成为本届大赛的“明星选手”。今年6月,钱利英在手机上看到大赛通知后,立刻与老伴组成“科学搭档”,开启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答题之旅。“前几年参赛成绩不算突出,但今年我们准备得特别充分,每天一起讨论解题思路,遇到难题就查资料、看科普视频,乐在其中!”钱利英笑着说。

凭借这份执着与默契,夫妇俩在成人组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分别占据成人组总榜前两名,并多次获得“科学先锋周达人”“科学先锋月达人”称号。黄布忠坦言:“退休后空闲时间多了,通过答题不仅丰富了眼界,还掌握了不少前沿科技知识,比如人工智能的应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感觉自己和时代贴得更近了。”他们的故事印证了“科学探索不分年龄”的真谛,也激励了身边更多中老年朋友加入科普学习的行列。


以赛促学,点亮少年科学梦


作为科普教育的重要载体,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大赛同样为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升搭建了广阔舞台。6月以来,各地科协积极行动,通过多元化举措提升赛事影响力。扬州市科协副主席徐乐东介绍,市科协高度重视大赛在市级层面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实施工作。通过联动区县、高校、企业科协,形成推进合力,同时依托地方主流媒体、科技场馆联盟、科普教育基地等多渠道广泛传播赛事信息,吸引了众多青少年主动参与,有效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在徐州经开区,西朱小学与西朱中学的师生们自发掀起了“答题热潮”,不少学生利用假期时间组队练习,在家庭群中分享答题心得。“题目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个学科,既有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也有‘天问三号火星采样’‘可控核聚变进展’等前沿科技内容,孩子每天都追着问大赛排行榜的名次更新了吗?”一位学生家长表示,大赛让孩子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科普书籍的阅读量也明显增加。

南京市浦口区第三中学初一(8)班学生刘潮锦说,起初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与,却被题目中蕴含的知识广度深深吸引:“从历史典故到航天工程,从生活常识到环保技术,每一道题都是一个新的知识窗口。‘对抗答题’环节最刺激,和高手对决时既要拼速度又要拼准确率,让我真正体会到‘天外有天’!”


多元题型,从“知识测试”到“能力培养”


本届大赛以“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为原则,题目设计打破传统科普竞赛的单一模式,涵盖“练习答题”“个人答题”“对抗答题”三大板块。其中,“答题记录”模块提供知识点解析和错题回顾,帮助参赛者查漏补缺;“个人答题”中的“每日挑战”“趣味大挑战”等通过积分、排行榜等机制激发持续学习动力;“对抗答题”则模拟“科学擂台赛”,考验参赛者的快速反应与知识储备。

大赛题目内容更是包罗万象:从“如何辨别食品添加剂”“家庭垃圾分类技巧”等生活常识,到“量子计算原理”“碳中和路径”等前沿科技,再到“北斗导航系统”“中国天眼FAST”等大国重器知识。这些多元化的题型设计,不仅测试了参赛者的科学知识水平,更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快速反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赛设计也得到了很多教师的认可。南京市浦口区第三中学教师吴奇庆认为,大赛为学生提供了“学以致用”的实践平台:“科学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积累。大赛通过游戏化、互动化的设计,让学生在挑战中感受科学魅力,这种‘沉浸式’学习可以视为暑期科普学习的有益补充。”

未来,大赛将进一步优化流程设计,让科普教育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让科学走进千家万户,让“爱科学”成为社会新风尚。

本次比赛仍在火热进行中,欢迎大家踊跃参赛!(作者:省科学传播中心 编辑:谢长美)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