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算力即国力,电力即算力”的时代,算力与电力深度融合,正成为城市乃至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国家布局“东数西算”与“西电东送”两大工程,拉开了“算电协...
2025-08-02 0
在“算力即国力,电力即算力”的时代,算力与电力深度融合,正成为城市乃至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国家布局“东数西算”与“西电东送”两大工程,拉开了“算电协同”的序幕。成都地处两大工程交汇点,算力需求与能源禀赋双重叠加。未来3-5年是全球算力格局的关键“卡位期”。实现“算电协同”突破,是成都抢占AI产业新赛道、破解“盆地宿命”、提升城市能级、服务国家大局的必然选择。
全球算力正经历深刻变革。一是规模“指数级”爆发。全球算力进入每18个月翻一番的新周期,2023~2030年复合增速50%。我国智能算力增长更快,翻番周期缩短至13个月,2022~2024年复合增速64.5%。二是结构向“大推理”演进。“大训练”阶段正转向“大推理”时代。中国移动预测,未来我国推理算力年增速将是训练算力的近4倍,2028年实现规模超越。高性能推理集群、一体机等多样化形态不断涌现。三是设施向“分布式”下沉。为适应“大推理”时代需求,算力基础设施从集中走向分布,从单一走向多元。“规模节点部署+热点区域优化+边端适配”的布局成为趋势。全光网络、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等技术将为算力高效调度提供支撑。
算力变革重塑电力格局。一是需求“井喷式”增长。过去五年,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占全球总量比例年均递增12%,到2030年将达3%。我国趋势更猛,2024~2030年均增速约20%,到2030年占全社会用电量近6%,加大“东数西算”压力,需要更强的跨区域绿电调配机制。二是供给“小核电”登场。应对AI算力对电力稳定性的高要求,全球探索核电供能。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SMR)可直供数据中心,保障高密度算力,微软、谷歌等已锁定SMR资源。我国领先的钍基熔盐堆技术为内陆算力布局提供新方案。前OpenAI政策负责人Jack Clark警告美国政府,中国核电优势长远看将转化为AI算力优势。三是网络“宏微观”并举。宏观上,“西电东送”工程(最大输电能力300吉瓦)等跨区域电网,为“东数西算”提供低价绿电支撑。微观上,风光智能微电网为“源网荷储”一体化数据中心供能,通过削峰填谷和高效消纳,可实现超70%的绿电占比和成本节约。
成都电力供给形势严峻。一是“量”的供给不足。四川虽是发电大省,但面临西电东送超30%、省内用电年均增长6.8%、能源(三州水风光电)与负荷中心(成都)空间错配的三重压力,导致成都算力产业电力指标紧张。二是“质”的稳定性弱。四川电力结构过度依赖水电(占比78.4%),造成“丰余枯缺”的季节性波动,难满足AI算力全年高稳定、高可靠用电需求。火电作为“稳定器”,装机占比仅13.2%,调节能力严重不足。三是“价”的成本剧增。“战略长协电价”取消,成都算力企业用电成本普遍上涨,部分突破0.6元/度盈亏平衡点,导致算力/P/月成本近1400元,远高于沈阳(833元),电价优势迅速丧失,严重削弱投资吸引力。
电力供给瓶颈,直接导致成都算力发展滞后。一是规模不大。截至2024年底成都算力总规模约8.75EFlops(智能算力6.89EFlops),距2026年20EFlops的目标差距悬殊。在关键智能算力上,与天津(10EFlops)、芜湖(25EFlops)、韶关(10EFlops)等能源不占优的枢纽节点相比,差距也很大。二是结构不优。成都算力结构“上游重、下游轻”,投资过度集中于资本密集型的大模型训练算力,对催生商业应用、带动产业生态的推理算力投入不足。商业应用多集中在智慧城市、医疗等政府主导领域,中小企业的推理密集型应用未形成规模。三是网络缺位。存在“星地分离”风险,国星宇航已发射太空计算星座,但100P空天地智算中心地面节点却落在安徽马鞍山,并已纳入长三角算力枢纽规划。这种“研发在蓉、数算在外”的格局,使成都未能形成“空天地”一体化算力网本地闭环,面临在新一代算力网络竞争中“为她人作嫁衣”的被动局面。
要破解成都困局,需“跳出成都看成都”,把握电力与算力的流动性本质。以“大调度”思维打破空间局限,主动出击圈建“电力算力飞地”,实现全国范围的资源协同;在技术上“换道超车”,弥补先天不足;并遵循市场规律,推动算力结构与应用动态匹配,方能找到可持续的破局之道。
针对电力指标紧张、成本高企的痛点,需打破地域限制,在更广阔的视野内整合能源与算力资源。
1. 实施“外电入蓉”,建立跨省能源基地。借鉴山东能源经验,组织市属国企赴内蒙古、新疆、宁夏等绿电富集区,通过投资、合建等方式锁定新能源电厂,并同步规划至成都的特高压直流输电专线,实现“自发电、自用电”,从根本上保障成都未来电力供给的量价稳定。
2. 深化“源网荷储”,提升本地电网韧性。为解决水电“丰余枯缺”问题,推广“数据中心即虚拟电厂(VPP)”模式,出台政策激励数据中心参与电网削峰填谷。鼓励新建大型数据中心在用户侧配置储能设施,将不稳定负荷变为调节资源。
针对算力结构不合理(重训练、轻推理)的现状,进行结构性优化。
1. 共建“算力飞地”实现远程调配。坚持“异地布局、成都调配”原则,推动市属国企或头部企业到宁夏、内蒙古、新疆及三州等能源富集区,通过合资、战略合作等方式共建“算力飞地”。对外布局电价敏感的大规模集中式AI训练中心,形成“算力主权在成都、生产基地在市外”的新格局。
2. 培育“算力一体机”以分摊电费。将成都本地资源聚焦于发展低时延、高价值的推理算力,把“算力一体机”作为重点硬件产业发展。出台专项采购补贴,鼓励各行业采购应用,化集中为分布,将电费成本分解到日常运营中,解决算力发展与高电价的矛盾。
3. 补位“星算网络”实现换道超车。依托国星宇航的太空计算星座及技术先发优势,将“星算网络”作为换道超车的颠覆性战略。支持建设旗舰级“星算”地面接收站及配套超算节点,形成“天上有算力、地面有根基、应用在成都”的产业闭环。与“低空经济”深度融合,为无人机、飞行汽车等提供天基算力支持,构筑全国“空天算力”竞争优势。
推动电力与算力系统从“相互制约”走向“相互赋能”,化劣势为优势。
1. 构建“源算直供”成本洼地。在“算力飞地”,推动训练算力中心与发电厂一体化捆绑建设,实现“电厂直供数据中心”,绕过部分电网环节获取低价稳定电力。规划“外电入蓉”特高压输电专线时,同步铺设专用通信光缆,构建直达成都的“算电一体化”高速走廊,解决数据传输难题,降低网络成本。
2. 实施“以算优电”动态调价。推广“AI赋能电网”,将AI技术用于电力预测、调度、运维等环节,形成“算力耗电、算力也节电”的良性循环。借鉴南方电网先进经验,构建“基础+浮动+激励”动态电价机制,利用AI实现分钟级精准调价,以市场化手段引导算力设施在用电低谷期运行。
3. 打造“算电同构”产业样板。高标准规划建设3-5个“算电融合”示范园区,实现电网、储能、调度系统和算力中心一体化设计。鼓励“电厂+数据中心”捆绑建设,探索深度耦合,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算电融合成都模式”。
相关文章
在“算力即国力,电力即算力”的时代,算力与电力深度融合,正成为城市乃至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国家布局“东数西算”与“西电东送”两大工程,拉开了“算电协...
2025-08-02 0
金融界2025年8月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甲骨文国际公司申请一项名为“虚拟网络分布式拒绝服务清洗器”的专利,公开号CN120419129A...
2025-08-02 0
金融界2025年8月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武汉兴源达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顶管安装装置”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2231783...
2025-08-02 0
金融界2025年8月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杭州锐尔发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喷涂机”的专利,公开号CN120394237A,申请日期...
2025-08-02 0
金融界2025年8月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杭州地之晶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介质输送系统”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5492737B,申...
2025-08-02 0
一、前言以常理推测,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和GeForce RTX 5080的规格和性能应该很接近,甚至后者有可能是前者的...
2025-08-02 0
金融界2025年8月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广州市声拓电子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波曲均恒音响系统管理器”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2231822...
2025-08-02 0
金融界2025年8月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天津爱思达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复合材料整流罩对接框密封结构及其设计方法”的专利,授...
2025-08-02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