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中国全球首个钍基熔盐堆实现燃料自产,清洁能源格局或将重塑

今日快讯 2025年11月04日 15:59 2 admin


中国全球首个钍基熔盐堆实现燃料自产,清洁能源格局或将重塑

在广袤的甘肃戈壁深处,一座2兆瓦(MW)的实验堆正悄然运行——它不靠铀,不用水,甚至无需停机换料。更惊人的是,它能“边烧边造”核燃料:将自然界储量丰富的钍(Thorium)转化为可裂变的铀-233,实现近乎无限的能源循环。2025年11月初,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官宣:全球首个**钍基熔盐堆**(TMSR)已成功完成**钍燃料加载与在堆转化实验**,首次获得钍在熔盐堆内运行的完整实验数据。


这不仅是中国在第四代核能系统上的重大突破,更可能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转折点。


### 一、从“借铀”到“造铀”:能源自主的终极路径


长期以来,全球核电依赖铀-235作为主要燃料。但天然铀中可直接用于裂变的铀-235仅占0.7%,其余99%以上为不可裂变的铀-238,需通过昂贵且敏感的浓缩工艺才能利用。而中国铀资源贫乏,对外依存度超过70%,能源安全始终受制于人。


钍的出现,彻底改写了这一逻辑。**钍-232本身不可裂变,却可通过中子俘获转化为铀-233——一种高效、清洁的裂变燃料**。更关键的是,中国钍资源极为丰富。仅内蒙古一处稀土矿尾矿中,就蕴藏约**10万吨钍**,按当前全国年发电量计算,足以支撑中国**连续供电上千年**。


上海应物所的实验堆正是抓住了这一“天然优势”。自2023年10月11日实现首次临界以来,该堆持续稳定运行,并于2024年6月实现满功率发电。今年10月,团队首次向熔盐燃料中加入天然钍,成功观测到钍-232→铀-233的完整转化链。这意味着,**中国已掌握“在堆内自产核燃料”的核心技术**,无需外部燃料工厂,彻底摆脱对铀浓缩与燃料元件制造的依赖。


### 二、熔盐堆:颠覆传统核电的“第四代革命”


与传统压水堆(PWR)相比,钍基熔盐堆堪称“降维打击”。


首先,**燃料即冷却剂**。钍与铀溶解于高温氟化盐中,形成700°C以上的液态燃料,既参与裂变反应,又带走热量。整个系统在常压下运行,**无高压爆炸风险**——福岛核事故的主因正是高压蒸汽爆炸,而TMSR从根本上规避了这一隐患。


其次,**可在线加料、连续运行**。传统核电站每18个月需停堆更换燃料棒,而TMSR只需向循环回路中注入新钍盐,即可实现“边烧边补”,发电效率提升30%以上。


第三,**无水冷却,内陆部署无忧**。中国70%的能源负荷集中在中东部,但传统核电站因需大量冷却水,只能建在沿海。TMSR完全不依赖水冷,未来可在西北戈壁、西南高原甚至大型船舶上部署,真正实现“能源随需而建”。


更令人振奋的是其**固有安全性**。一旦发生异常,堆芯底部的冷冻塞自动熔化,高温熔盐流入被动安全罐,迅速冷却固化,将放射性物质牢牢封存——**无需外部电源、无需人工干预**,堪称“傻瓜式安全”。


### 三、全球竞逐:中国为何能率先突破?


钍基熔盐堆并非新概念。早在1960年代,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就建成8MW实验堆(MSRE),验证了技术可行性。但因冷战转向铀-钚快堆路线,该项目于1976年被叫停。此后数十年,全球仅有少数实验室进行小规模研究。


中国则自2011年起将其列为**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由中科院牵头,集结近百所高校与企业,投入超百亿资金,构建从材料、泵阀、仪表到燃料循环的完整产业链。关键设备——如耐高温腐蚀的哈氏合金管道、高精度熔盐泵、在线燃料处理系统——全部实现**100%国产化**。


反观欧美,虽有Terrestrial Energy、Moltex等初创公司推进熔盐堆商业化,但受限于监管壁垒、资本耐心与供应链短板,进展缓慢。美国能源部2024年报告坦言:“中国在TMSR工程化方面领先5–8年。”


### 四、普通人能感受到什么?不止是电费降价


对公众而言,TMSR的意义远超“多一种核电站”。


- **电价更稳**:钍燃料成本仅为铀的1/10,且不受国际地缘政治影响,长期可降低电价波动。

- **空气更清**:一座1000MW TMSR年发电量相当于减少300万吨煤炭燃烧,助力“双碳”目标。

- **就业更多**:一个百兆瓦级示范堆将带动高端材料、精密制造、智能控制等产业链,创造数千高技能岗位。

- **出海更强**:无水、小型化、高安全的TMSR特别适合“一带一路”国家,未来或成中国高端装备出口新名片。


而对能源行业,TMSR将重塑游戏规则。它不仅是基荷电源,还可耦合制氢、海水淡化、区域供热,成为**综合能源枢纽**。在风光电不稳定的背景下,TMSR提供全天候零碳电力,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压舱石”。


### 五、未来已来:2035年,百兆瓦级示范堆将点亮戈壁


据官方规划,中国将在甘肃武威建设**100MW级TMSR示范工程**,目标2030年建成,2035年实现商业化推广。若成功,这将是人类历史上首个投入实用的钍基熔盐堆电站。


更长远看,TMSR技术还可拓展至**太空核动力**、**深海能源站**甚至**核动力航母**。其高能量密度与无水特性,恰是极端环境能源供给的理想方案。


当然,挑战仍存:熔盐腐蚀性控制、燃料在线处理、放射性废物最小化等课题仍需攻关。但正如上海应物所研究员徐洪杰所言:“我们不是在追赶,而是在定义下一代核能的标准。”


### 结语:能源自主,从来不是一句口号


从“两弹一星”到“华龙一号”,中国核工业走过了从模仿到并跑的历程。如今,凭借钍基熔盐堆,中国正试图在第四代核能赛道上**率先领跑**。


这不仅关乎技术领先,更关乎国家能源命脉的自主可控。当西方还在为核电安全与废料处理争论不休时,中国已在戈壁深处点燃了一盏“永不熄灭的熔盐之灯”。


未来十年,世界或将见证:一场由东方发起的清洁能源革命,正从实验室走向现实。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