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政府这回的操作,简直是教科书级的“又菜又爱玩”,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后砸不过了,只好捂着头过来求和解。这事儿吧,说来简直像商...
2025-10-24 0
“灵犀,你对宁乡有什么了解吗?”“哇,宁乡可是个特别棒的地方!”10月21日下午,湖南宁乡市民之家三楼会议室内,上海智元人形机器人“灵犀X2”与宁乡市委副书记、市长黄滔的互动对话,不仅引来现场阵阵掌声,更成为中国具身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迈向产业赛场的又一生动注脚。
当天,宁乡市第50次“市长企业接待日”以“对话机器人”为主题,汇聚上海智元、湖南超能、蓝思科技等行业领军企业,及本地60余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金融机构。这场政务活动背后则是县域经济新赛道布局:以“政企精准对接”破解技术落地难题,以“产业链协同”抢占具身智能先机,成为观察中国前沿技术、产业政策与资本市场联动的微观窗口。
机器人走出象牙塔:“场景+配套”破解落地难题
会议现场,“灵犀X2”走上会场中央时的轻微踉跄逗笑全场。“大伙儿可别被它的‘小拘谨’骗了!它首次在宁乡众多嘉宾前露脸‘有点小社恐’,要知道,它可是全球首个可以丝滑完成韦伯斯特空翻动作的机器人呢!”智元机器人相关负责人的调侃,点出具身智能产业核心考题:实验室技术如何转化为真实场景的“好用产品”?宁乡的答案是“场景牵引+本土配套”。
与此同时,湖南超能的中老年健康陪伴机器人成“人气焦点”。“站在机器前10分钟,可完成西医8项指标检测和中医四诊,24小时远程问诊10秒内响应。”湖南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湘江介绍,这款持二类医疗器械证的产品,已在江浙沪民政、卫健系统及长护险场景落地,长沙也有试点,养老院、药店等均能见到。
技术落地,让公司感受到了“宁乡速度”。肖湘江团队源自国防科大,1984年起研发仿人机器人,2016年正式运营公司,使其5年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手握130余项专利,95%为原生自有技术。“我们的‘虚实融合’系统提升研发效率,离不开本地产业链快速响应。”肖湘江说。
上海智元此次还介绍了于10月16日刚发布的精灵G2工业级交互式具身作业机器人,搭载两条7自由度工业级机械臂,额定负载达5kg且配备关节力矩传感器,可实现亚毫米级高精度力控作业,完成力控搜孔、插接、贴平等精细操作;其3自由度腰部与2自由度折叠升降腿部设计,能复刻人类腰腿部动作,实现上下肢协同的复杂操作,进一步拓展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
“机器人的产业链很长,有上游的供应链生态,也有下游的应用生态,非常欢迎宁乡本地企业和本体厂商合作,共同做大机器人产业。”智元机器人商业伙伴发展部总监王静梓向央广财经记者表示,黄滔市长当场关注“精灵G2”的细节,让企业感受到宁乡对前沿技术的敏锐度。
这是宁乡正搭建“技术转化桥梁”的一个缩影:通过“市长企业接待日”对接企业需求与本地配套商,开放智能制造、健康养老等场景让机器人“实战练兵”。“宁乡无高校科研院所优势,但‘场景开放’足以能让技术找到用武之地,这是县域承接前沿产业的独特路径。”湘江科技创新院、长沙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卢红波认为。
产业链协同发力:从“单点突破”到“生态闭环”
“若把具身智能产业比作大厦,电机、减速器就是地基钢筋。”万鑫精工(湖南)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陈睿的比喻,道出宁乡产业布局的清晰思路。2014年落户的万鑫精工,如今业务遍及全球75国,核心业务是机器人关键零部件。
“当前具身机器人产业趋近‘从0到1’,配套与供应链未成熟,但一旦量产,订单将井喷,对提前布局地区是跨越风口。”宁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张毅研判,不盲目追“高大上”研发,聚焦“未来产业发展战略需求+本地产业基础”,从产业细分领域切入,将有助于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配套材料产业洼地。
这份研判背后,是宁乡对产业趋势的把握。2025年8月,宁乡出台《人工智能产业行动方案》,将智能机器人作为重点方向,推动产业体系从“三链两群”向“三链三群”升级。支撑这一战略的,是宁乡50多家人工智能关联企业,在精密加工、高性能材料等领域形成集聚,“机器人各类零部件均有企业可转型配套”。
基于此,宁乡确定“先筑巢引凤”路径:以配套产业为切入点打造零部件集群,再引进整机项目,构建产业生态。
上游领域,以万鑫精工为代表的企业加大在电机、减速器领域的积累,破解机器人“量产难”痛点。
“做整机企业多,但稳定供高精度零部件的少,宁乡这一优势是稀缺资源。”肖湘江建议,宁乡应聚焦电机、轻量化材料,打造“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供应基地”。
中游领域,宁乡“内外联动”:引进上海智元带来技术经验,扶持湖南超能成长。目前湖南超能已能生产仿人、四足机器人,其工业及军工类机器人可在南北极极端低温环境稳定工作。
下游领域,宁乡“场景优势”凸显。作为湖南智能制造重镇,楚天科技等企业工厂的无人巡检、精密操作需求,为机器人提供“实战场景”。
“我们的双机械臂机器人能同时完成检测和螺丝紧固,这是在产业场景中打磨的能力。”肖湘江说。
产业链思维还吸引资本联动。苏州仙瞳等资本专程参会,一位投资负责人向央广财经直言:“我们看好宁乡,不仅因单个企业技术,更因其产业链协同潜力。零部件、整机、应用在县域形成闭环,生态价值远大于单个项目。”
新质生产力的“宁乡解法”:政策精准赋能产业升级
“春节后第一天上班,黄滔市长就来公司聊人形机器人产业。”万鑫精工(湖南)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陈睿向央广财经表示,他能深刻感受到宁乡发展具身智能的“政策温度”。宁乡市工信局一位负责人介绍,宁乡“市长企业接待日”已开展4年,接待企业500余家次,解决问题660余个,此次“对话机器人”专场更将地方服务与国家战略结合。
2025年中央首次将具身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地纷纷布局。宁乡实践的样本意义,在于“政策精准度”——不盲目追“高大上”研发,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本地产业基础”。
政策支持上,宁乡推行“股东式服务”,建“政企对接绿色通道”,对人工智能企业“一企一策、专人跟进”,从用地、融资到审批全程保障。
“我们在宁乡发展十年,从国内厂商成长为全球供应商,政府支持是‘精准滴灌’,比如帮我们对接高校资源、解决人才引进。”陈睿说。
产业协同上,宁乡当“产业链连接器”:对接长沙“工程机械之都”,推动机器人与工程机械配套;联动株洲“中国动力谷”,用新能源电池为机器人供能。“宁乡不搞单打独斗,通过资源整合放大协同效应。”卢红波向央广财经表示。
肖湘江认为,宁乡近年在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为机器人应用提供了天然场景——如新能源工厂的无人巡检、新材料生产的精密操作等需求,可反向驱动机器人技术迭代与产品落地,形成“需求-研发-量产”的良性循环,这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前提。市场培育上,开放的场景,也会给企业提供便利。
宁乡实践,正是国家“新质生产力”在县域的展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以产业链协同提升竞争力,以优质环境激发活力。
行业预测,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商用出货量将达6万台,宁乡的探索为县域提供借鉴:发展新兴产业无需贪大求全,找准定位、结合国家战略,就能实现突破。
活动尾声,“灵犀”说:“希望下次来宁乡,能看到更多我的伙伴!”这句拟人化表达,正勾勒出宁乡具身智能产业的未来——当机器人走进车间、养老院,当县域经济成产业链重要节点,中国产业升级的新逻辑,正在这些实践中清晰起来。
央广财经记者 傅天明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文章
荷兰政府这回的操作,简直是教科书级的“又菜又爱玩”,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后砸不过了,只好捂着头过来求和解。这事儿吧,说来简直像商...
2025-10-24 0
来源:市场资讯(来源:启明星辰集团)10月23日,启明星辰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启明星辰集团科协”)成立大会正式召开。启明星...
2025-10-24 0
10月22日,阿里巴巴华中总部——武汉阿里中心正式开园。该项目落子武汉核心商务区,聚焦“新消费”与“新科技”,重点布局跨境电商、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产...
2025-10-24 0
“灵犀,你对宁乡有什么了解吗?”“哇,宁乡可是个特别棒的地方!”10月21日下午,湖南宁乡市民之家三楼会议室内,上海智元人形机器人“灵犀X2”与宁乡市...
2025-10-24 0
电商行业的“春晚”——双十一购物节今年迎来了第17个年头。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和往年相比,今年双十一周期长达一个月,无缝衔接国庆中秋,被称为“史上最长...
2025-10-24 0
继进军外卖、酒旅后,京东又将目光瞄向了另一个快速增长的消费领域——医美。记者发现,京东在京开设了首家自营独立医美门店。市场高增长与高客单价的诱惑,正吸...
2025-10-24 0
《键盘 F/J 键的凸起,根本不是瑕疵!》低头看看你的键盘,F 和 J 键上是不是有个小凸起?千万别以为是磨损了,这其实是设计师藏的 “盲打密码”,9...
2025-10-24 0
近日,江苏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再获重大成果,南京溧水地区新增一处大型锶矿床,经矿产资源储量评审,锶矿(天青石)矿石推断资源量达545.55千吨,矿...
2025-10-24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