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全球唯一!南信大校友,获“气象诺贝尔奖”!

AI科技 2025年07月26日 08:36 0 aa

近日,世界气象组织(WMO)执行理事会第79次届会决定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1960级校友许健民第70届国际气象组织(IMO)奖。许健民成为今年全球唯一一位获奖者,同时也是继叶笃正、秦大河、曾庆存后,第四位获得这一国际最高气象荣誉的中国科学家。

全球唯一!南信大校友,获“气象诺贝尔奖”!

国际气象组织奖是全球气象界的最高荣誉奖项,享有“气象诺贝尔奖”之称。该奖项每年颁发一次,用于奖励全球在气象、水文和地球物理科学领域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人士。许健民院士是中国气象卫星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一直致力于风云气象卫星系统建设,对中国风云气象卫星事业蓬勃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全球唯一!南信大校友,获“气象诺贝尔奖”!

工作期间,许健民院士领导的系统设计和技术协调工作,确保了风云一号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成功发射,同时为风云三号风云四号气象卫星的研发以及风云系列卫星未来设计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并推动建立了实时气象数据库和气象程序库,创建热带天气分析业务。他的工作推动了区域和全球范围气象卫星资料在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监测和农业服务中的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许健民还积极参与气象卫星相关的国际活动,曾是WMO卫星事务专家组成员。同时,他积极参与国际气象卫星协调组织和国际云导风工作组工作。

全球唯一!南信大校友,获“气象诺贝尔奖”!

许健民院士是南信大1960级校友,于1960年至1965年在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南京气象学院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前身)天气与动力气象专业就读。读书期间,许健民遇到了一位对自己影响很大的老师——当时的气象系主任朱和周

“朱老师的课,不仅概念清楚,而且有丰富的实际案例。有一次他要求我们做天气图分析,写下天气系统的特征。”许健民回忆,自己大概只在笔记本上写了几行字就上交了。朱和周告诉许健民,观察资料要仔细,不仅要认识自然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还要思考和理解其之所以存在并遵循规律的原因和机理。

在朱和周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密的科学思维的熏陶下,许健民从大学起就养成了“向宏阔的自然求索,在纷繁中寻找规律”的习惯。

全球唯一!南信大校友,获“气象诺贝尔奖”!

如今,许健民院士已81岁高龄,还经常回到母校南信大参加讨论讲座,勉励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校期间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为推动母校内涵式发展、提升一流学科建设水平献计献策。

如今,风云卫星洞察着风云变幻,赋能着国计民生,而许健民院士播下的科学种子,正在南信大的沃土上持续生长。那句“向宏阔的自然求索”的箴言,早已化作校园里琅琅的读书声与实验室里不灭的灯光。在许健民院士的精神指引下,更多“观云测雨”的追梦人,正带着南信大的印记,向更辽阔的科学疆域出发。

关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素材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新闻网、人民网、中国气象局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