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中国固态电池登《自然》!破解快充与寿命难题,续航能力有望翻倍

AI科技 2025年11月01日 08:13 1 aa
中国固态电池登《自然》!破解快充与寿命难题,续航能力有望翻倍

前言

中国科技再次传来捷报,我国自主研发的固态电池技术突破登顶《自然》杂志。

《自然》杂志是世界公认的科技顶尖杂志,能在这里刊登就说明我国的固态电池板将迎来新的突破。

这不仅是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更直接关联着新能源汽车的续航天花板、补能效率,甚至改写全球新能源产业的竞争格局。

这项突破如何让电动车续航轻松破千、穿刺不起火?搭载新技术的车型离消费者还有多远?

中国固态电池登《自然》!破解快充与寿命难题,续航能力有望翻倍

给锂电池穿“铠甲”

2025年10月中旬,《自然》期刊在线发表了一项改写全球固态电池技术格局的研究。

该成果来自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康飞宇教授团队,与天津大学杨全红教授团队的联合攻关。

他们创造性地为固态电池锂金属负极设计了“塑性铠甲”,一举攻克了长期困扰行业的快充与寿命矛盾难题。

这项突破的核心是“塑性富无机SEI”设计理念,是一种十分具有创新性的新方向。

中国固态电池登《自然》!破解快充与寿命难题,续航能力有望翻倍

此前固态电池的“固态电解质界面保护膜”(简称SEI)虽坚硬却脆弱,充放电时易破裂,导致充电变慢、短路风险增加,尤其在快充和低温环境下寿命骤减。

而新型塑性SEI层如同“弹性防护盾”,既具备优异的锂离子传输能力,又能通过梯度亲锂与疏锂特性适配电极体积变化,让电池在大电流密度下仍保持稳定循环。

固态电池本身用固体电解质替代易燃液态电解液,已从根源上杜绝燃爆风险,此次突破更实现了“安全”与“快充”的兼得。

中国固态电池登《自然》!破解快充与寿命难题,续航能力有望翻倍

值得注意的是,这篇论文也是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025年度发表的第四篇《自然》论文,标志着我国在固态电池核心技术领域完成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跨越。

从科研规律来看,这项顶刊成果是我国团队长期深耕能源材料领域的必然结果。

它不仅填补了固态电池在快充与寿命平衡上的技术空白,更向全球证明了中国在新能源核心技术研发上的硬实力,为后续实验室成果向产业转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固态电池登《自然》!破解快充与寿命难题,续航能力有望翻倍

续航破千、十针穿刺不起火

固态电池的实验室突破正快速转化为新能源汽车的性能革命,从续航、补能到安全,全方位改写行业标准。

在核心性能上,固态电池给出了“里程焦虑”的终极解决方案。

依托500Wh/kg以上的能量密度,远超传统锂电池300Wh/kg的理论极限,搭载该类电池的电动车续航轻松突破1500公里。

即便在-10℃低温环境下,续航仍能保持1300公里,冬季续航衰减控制在15%以内,解决了传统电动车冬季续航“腰斩”的痛点。

中国固态电池登《自然》!破解快充与寿命难题,续航能力有望翻倍

补能效率更向燃油车看齐:中科院物理所研发的原型电池实现“充电10分钟充入80%电量”,智己L6等车型的半固态版本已实测“12分钟补充400公里续航”,彻底告别充电桩前的漫长等待。

安全性提升同样显著,MG4车型搭载的清陶半固态电池,在极端测试中经6面穿刺+10针穿刺后,最高温度仅40℃,远低于传统锂电池穿刺后300℃以上的起火临界点,静置48小时无任何热失控迹象。

这得益于固态电解质形成的物理屏障,即便隔膜损毁也能阻隔正负极接触,配合仅5%-10%的电解液含量,从根源上消除了爆燃可能。

中国固态电池登《自然》!破解快充与寿命难题,续航能力有望翻倍

实用化进度也十分明确:孚能科技宣布2025年底向一线车企送样全固态电池,2026年进入试装车阶段,量产后成本预计比高端三元锂电池低10%。

而且20万级车型也能轻松搭载,此前“实验室数据难落地”的担忧正被清晰的量产时间表化解。

从消费者视角出发,固态电池的性能升级和成本下探,直接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痛点。

当续航不再焦虑、补能堪比加油、安全经得起极端考验时,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速度将大幅加快,进一步推动汽车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固态电池登《自然》!破解快充与寿命难题,续航能力有望翻倍

中国掌握能源话语权

固态电池的技术突破并非孤立成果,而是我国新能源产业从“跟跑者”跃升为“领跑者”的缩影,背后是技术、产业链、市场的多重优势叠加,正重塑全球能源产业格局。

在技术话语权争夺中,中国已占据主动。

全球固态电池专利布局中,中国占比达31.4%,超过日本的27%,成为第一大专利来源国。

更关键的是,中国采用“多路并进”的技术生态:华为、宁德时代深耕硫化物路线,清陶能源主攻氧化物技术,欣旺达发力聚合物方向,太蓝新能源融合多种材料形成独特优势。

这种多元布局不同于日本、欧美的单一路线,让中国在技术竞争中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中国固态电池登《自然》!破解快充与寿命难题,续航能力有望翻倍

全产业链协同是核心制胜优势,从当升科技的核心材料、宁德时代的电池制造,到奇瑞、广汽的整车适配,中国已构建全球最完整的固态电池协作网络。

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60%以上,庞大市场形成“超级试验场”,让实验室成果能快速通过市场反馈优化。

再加上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政策助推,成果转化效率大幅提升。

当丰田、三星SDI将量产时间定在2027年时,中国车企已计划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

中国固态电池登《自然》!破解快充与寿命难题,续航能力有望翻倍

结语

《自然》期刊技术突破的报道,证明中国固态电池已打通“实验室到产业端”的关键路径。

它不仅破解了续航、安全的行业痛点,更串联起专利、产业链的全局优势,让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这场变革不只是电池技术的升级,更是中国在全球能源革命中掌握话语权的起点,未来能源格局的重塑,正由此开启。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