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心档案创新成员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创新方向数字建造亮点成绩01、参与建设27家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02、承担10余项国家级、省(市、区)级及...
2025-09-29 0
创新中心档案
创新成员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创新方向
数字建造
亮点成绩
01、参与建设27家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
02、承担10余项国家级、省(市、区)级及企业级科研项目
03、自主研发核电预埋件自动焊机器人、国内首台(套)盾构机换刀机器人等智能装备
04、自主研发数字建造生产中台、AI数字助手等数字建造平台
05、牵头或参与编制近30项国家、地方、团体及企业级智能建造标准
场景应用
从高空俯瞰
一抹别样的颜色显得格外耀眼
“显眼包”似的给公众留下
不可磨灭的初印象
在历经39个月的打磨之后
今年2月由该创新中心
投资建设+运营的新国展二期项目
也顺利迎来了一场高规格首展
这背后凝结着的数智成果
是北京会展建造技术升级的
生动注脚
新国展二期项目位于北京市顺义区,是贯彻落实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促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项目总建筑面积约61.1万平方米,包括1栋会议中心、1栋酒店、9栋展馆和3栋登录厅,共计14个单体工程;是北京市截至目前建筑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综合性会展场馆,极大提升北京会展业的整体竞争力,成为北京对外交流、国际交往的靓丽新名片
细,“绣花功夫”铸造“钢铁巨兽”
项目属于钢结构工程,用钢量达到惊人的3.8万吨。远处望去,宛如一座鱼骨状的“钢铁巨兽”,在主体钢结构施工中,涉及大跨度钢结构提升、整体吊装、双机抬吊、单点支撑等多种复杂类型。为了确保施工一次成优、一次验收合格,项目充分利用BIM施工技术,建立三维模型并进行碰撞核校,再采用midas(有限元软件)等进行施工模拟,将模型“精准复刻”在施工现场。
项目主体钢结构全面封顶
会议中心作为整个项目面积最大的单体,在钢结构施工中用钢量最大、难度也最大。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该创新中心对会议中心二层的重达1168吨钢桁架进行整体吊装,并研发了一套人工智能提升软件系统,将土建施工及计算机技术完美融合。通过人工智能自动识别竖向相对位移,若误差超过1cm,其他点位会自行调整运行速度。最终,在满足对接精度小于0.5厘米的严苛要求下,钢桁架一次吊装成功并通过验收。在技术层面确保了钢桁架的“五个一”,即“一次整拼成型、一次试吊成功、一次起升到位、一次精准对接、一次验收合格”。
会议中心1168吨大跨度钢桁架整体吊装
在会议中心大跨度钢结构提升中,项目团队共攻克技术难题2项,申报QC成果1项、申请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就这样,项目团队用“打磨绣花针”的功夫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前1周完成了主体结构封顶的重要节点。
活,精心雕琢织就“紫金丝带”
项目外立面巧妙地融合了传统琉璃瓦元素,远观呈现出紫金色泽,因此被誉为“紫金丝带”的美名。建筑外观的流畅线条赋予了场馆灵动的生命力,庞大的建筑体量显得轻盈而富有动感。
施工人员按照建模要求逐一安装金属屋面
外立面由金属屋面和玻璃幕墙两部分组成,其中金属屋面施工工序多达9道。施工面积大,造型种类多,且均为高空作业。如何精准定位?如何保证满足防噪防潮的使用功能?在极端天气也演绎出丝带的灵动和飘逸,成为项目建设中一道关键难题。
紫金色外立面全面亮相
项目拟定采用智能测量+传统定位方式进行施工放样,同时采集实测结果,建立BIM三维模型,将幕墙、金属屋面的施工可视化、参数化,按照现场可能发生的工作面和碰撞点进行方案的调整,实现相关构件空间位置确定、细部节点处构件异形构造的推敲。同时在建模中发现图纸问题,能够及时对工程量进行统计,避免了大量的拆改和材料的浪费,最后将完成后最终的方案通过三维剖面图及动态漫游等方式展示给施工工人,使工人更好地理解施工方案,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进一步缩短工期。
新,古今融合尽显国风古韵
新国展二期项目充分利用BIM等信息化支撑手段,实现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的精细管控。综合应用BIM和云技术、物联网、移动端、智能设备等数字化技术,驱动工程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实现工地的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
会议中心传统藻井元素应用效果
新国展二期项目在设计中巧妙运用简洁流畅的曲线,并融入鲜明的色彩搭配,赋予建筑流畅的线条感。序厅的设计则显得更加特别,序厅底部铝板造型由直线渐变为曲线,为保证最终效果呈现,现场钢结构进行三维激光扫描后,根据现场实际钢结构扫描数据进行建模,对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等各关键要素全面感知和实时互联,依照设计确认的模型进行拆单拉弯辊弧加工,项目采用Sinocam自动套料系统进行预制加工,加工覆盖本工程的所有零部件,做到100%的数控切割率。
序厅部分通过数据建模保证线条流畅
预加工完成后通过激光扫描对钢构件进行虚拟拼装,在实际安装中,赋予构件专属ID,根据ID号码逐一拼装,后续再利用RFID技术(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对构件的下料、运输、安装进行全过程追踪管理。与传统方式相比在人员,材料、机械投入上均有显著节约,通过无线射频识别,项目实时更新材料精确位置,优化排版取料顺序,减少材料浪费,大大提高了利用率。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国展二期项目充分利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手段,全面推动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并顺利获评“2024年度北京市智能建造试点工程项目”荣誉,项目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建筑行业智慧化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供稿单位:科技与信息化处
相关文章
创新中心档案创新成员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创新方向数字建造亮点成绩01、参与建设27家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02、承担10余项国家级、省(市、区)级及...
2025-09-29 0
真没想到,网约车司机被逼急了能这么刚!前阵子刷到个视频,师傅驱车 3 公里、赶了 6 分钟路接单,又在约定点等了 5 分钟,乘客影子都没见着。最后实在...
2025-09-29 0
9月25日,《中国慈善家》杂志“奔流·女性公益 30+”主题活动在中国妇女活动中心举行。快手科技副总裁、快手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宋婷婷获评“她故事·影响力...
2025-09-29 0
MinerU2.5团队 投稿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大模型越来越大,参数量动辄千亿,但真要在实际场景里做到“高精度+高效率”,却并不容易。上海...
2025-09-29 1
国庆前夕,深圳机场奏响了人机共融的温暖乐章。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与星尘智能联合打造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乐队——小央乐队,携手深圳市青少年飞越彩虹合唱团...
2025-09-29 1
进入新能源智能化下半场,车企在消费者关注的AI智能以及驾驶辅助领域持续深耕,不仅为自家产品的进阶注入强劲动力,同时也助推智能化产业链的持续发展。日前,...
2025-09-29 1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动的交汇点,也是两院院士增选和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的关键之年。作为我国对杰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的最高嘉奖,...
2025-09-29 1
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艇“祥云”AS700近日在西南地区完成首次飞行!飞行中AS700以独特的“云端视角”拍下了昨天刚刚建成通车的花江峡谷大桥大国工程+...
2025-09-29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