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微信最新潜规则:你发的每条朋友圈,都在出卖你

今日新闻 2025年09月23日 17:30 0 aa

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词叫“点赞焦虑”?

点赞焦虑”指的是人们对自己朋友圈的点赞数产生的一种焦虑,别人的点赞时刻牵动着自己的情绪

“为什么他给别人点赞,却跳赞了我?”

“同一时间发的朋友圈,为什么别人的点赞数比我多?”

“为什么别人的生活总是光鲜亮丽,而自己的生活却是一地鸡毛?”

微信最新潜规则:你发的每条朋友圈,都在出卖你

如果当你发朋友圈时,也有以上这些顾虑,那么你很可能多少有些“点赞焦虑”

一项报告显示,我国18-35岁群体中有34%的比例存在“朋友圈焦虑症”;

具体表现为发帖后不断地查看点赞数、因获赞少而删除动态、刻意美化生活等等。

今年7月份,微信推出了一项新规赢得众人好评,那就是可以设置不再接受共同好友的点赞提醒。

在之前,如果你给某条朋友圈点了赞,那么当其他共同好友给这条朋友圈点了赞时,你也会接收到提醒。

当开启“共同好友点赞不提醒”之后,别人的互动就再也不会通知你,你也不会为“点赞”的事情而感到揪心。

微信最新潜规则:你发的每条朋友圈,都在出卖你

其实,朋友圈作为一个分享平台,每次互动背后都是复杂的社交关系

也就是说,你发的每条朋友圈,其实都在出卖你,让共同好友看见你的社交状态

微信这条新规则的推出,无疑是减轻了人们在朋友圈的社交负担。

朋友圈成了立人设的地方

不知从何时开始,朋友圈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分享生活的平台,而是一场大型的社交表演。

每个人发朋友圈之前,都经过了精心的拍照、排版和文案选择,势必建立起精致、美丽的人设。

也就是说,朋友圈的意义已经从刚开始的分享生活,变成了立各种人设的场地。

而朋友圈的每次互动,都变成了社交关系的直接体现。

曾经看到过一个帖子,不给你朋友圈点赞的人,哪怕表面上和你多好,一定不喜欢你。

微信最新潜规则:你发的每条朋友圈,都在出卖你

有网友评论道,其实点不点赞无所谓,但是很讨厌那些给其他共有点赞,但唯独跳过我的人。

德国社会学家戈夫曼曾提出“自我呈现理论”,人在社交中会像演员一样通过符号管理对他人的印象,以此来达成特定的社交目标

朋友圈是最低成本的表演道具,当发了一条去看话剧的朋友圈时,便立下了自己追求生活品质的人设。

点赞也是立人设的方式之一,比如,给同事晒娃点赞表现亲和力,给行业文章点赞凸显专业形象等等。

朋友圈已经不再是分享生活的地方,而是立人设的平台。

社会比较理论:点赞数=焦虑值

朋友圈的点赞数,其实是一场隐形的权利博弈。面对不同的人时,人们对是否点赞的选择也不同。

一项研究表明,78%的人会给自己的领导点赞,仅32%的人会给下属点赞,而41%的人承认朋友圈点赞是为了维护潜在人脉。

也就是说,朋友圈的点赞已经成为了一场人情货币。

微信最新潜规则:你发的每条朋友圈,都在出卖你

在电视剧《三十而已》中,当顾佳在朋友圈晒出和富太太们的合影时,受说的点赞数其实是融入的证明。

然而,当顾佳因为茶厂的纠纷被王太太拉黑时,瞬间消失的共同点赞则意味着被社交圈的驱逐。

当发完一个朋友圈后,如果自己的点赞数量很少,那么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人缘太差,不值得别人点赞。

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曾提出社会比较理论,当每个个体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时,就会将他人作为自己的比较尺度,来进行自我评价。

在这种情况下,朋友圈的点赞数量就将社交情况量化了,从而引发“为什么相似的内容对方的赞比我的赞多”的焦虑。

尤其当自己给对方的朋友圈点赞时,朋友圈出现通知时以为是别人给自己点赞,兴冲冲点开之后才发现原来只是“共友点赞通知”

微信最新潜规则:你发的每条朋友圈,都在出卖你

这时候,失落和焦虑便会一起涌上心头,代替了分享生活的快乐。

微信所推出“共友点赞不通知”的新规则,又让朋友圈回归为一个半私人化的空间。

当我们开启这项新规则时,其实是社交能见度的重新掌控,不再为每个通知的“红点”而引起焦虑、攀比等负面情绪。

总而言之,当我们不再为“共同好友的点赞通知”而感到烦恼、焦虑时,才会让朋友圈从“社交舞台”回归到“分享”本身。

-The End -

作者-猫头鹰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