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金羊网评:广博会上“新”意盎然,“粤用心”才有“粤创新”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22日 16:41 0 admin
金羊网评:广博会上“新”意盎然,“粤用心”才有“粤创新”

从广博会上的“新”意盎然,到广东新质生产力的“粤来粤新”,背后是对创新方向的精准把握、对协同机制的持续完善、对生态土壤的精心培育。(金羊网图)

8月22日上午,第33届广州博览会(以下简称“广博会”)在广交会展馆开幕。本届广博会展览面积近18万平方米,设置18个展馆,设置新质生产力主题展区、“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主题展区、银发经济和医疗与健康主题展区、品质生活主题展区4个展区。

第33届广州博览会上,新质生产力主题展区的前沿技术与创新产品集中亮相,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生物制药技术等“硬核”成果,生动诠释了广东新质生产力“粤来粤新”的活力。这场盛会的突破,不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折射出广东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深层逻辑:以“粤用心”的布局、机制与视野,为创新注入持续动能,才换来了“粤创新”。

聚焦产业痛点,“用心”锚定创新方向。新质生产力的培育,首先在于精准把握时代需求与产业脉搏。本届广博会首次设立的新质生产力主题展区,并非盲目追逐热点,而是紧扣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这些领域既是全球科技竞争的前沿,也是广东产业升级的关键突破口。

从智能网联技术到低空飞行器,从机器人的智能制造装备到生物制药的基因编辑成果,每一项展品都指向产业转型的实际需求:用机器人替代重复劳动提升效率,用智能穿戴设备破解养老难题,用生物科技守护健康。这种“从需求中来,到产业中去”的创新导向,体现了广东对新质生产力培育的“用心”——不搞噱头、不务虚功,让技术创新真正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打破边界壁垒,“用心”搭建协同平台。创新从不孤立存在,跨领域、跨区域、跨国界的协同,是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的关键。本届广博会的多个“首次”,正是对协同创新的生动实践:与国际发明展联动,吸引全球30多个国家的2000多项发明成果;设立机器人表演专区,让技术与大众近距离对话;开通消费帮扶线上线下通道,实现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

这种“用心”搭建的平台,打破了创新链条上的诸多壁垒:让国内企业与国际前沿技术碰撞思想,让实验室成果与产业应用无缝衔接,让科技产品与消费市场直接对话。例如,情绪情感引擎机器人、AI中医机器人等产品的亮相,既展示了技术突破,也通过互动体验收集了市场反馈,为后续迭代提供方向。广东深知,只有让创新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才能让新质生产力从“单点突破”走向“集群爆发”。

厚植创新生态,“用心”涵养生长土壤。新质生产力的持续涌现,离不开适宜创新的“阳光雨露”。广东之所以能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沃土,源于其长期以来对创新生态的“用心”培育:从政策层面为新兴产业“松绑护航”,到通过“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资源互补;从支持企业攻克“卡脖子”技术,到搭建广博会这样的展示交流平台,形成了“研发有投入、转化有渠道、市场有反馈、迭代有动力”的良性循环。

此次广博会吸引超30个省市政府代表团、近1000家采购商参与,正是广东创新生态吸引力的体现。在这里,不仅有本土企业如视源电子的持续突破,也有上海归墟机器人等外地企业的积极参与,更有全球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这种开放包容的生态,让创新者能找到合作伙伴、投资者能发现优质项目、消费者能触摸未来生活,最终推动新质生产力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从“广东制造”升级为“广东创造”。

从广博会上的“新”意盎然,到广东新质生产力的“粤来粤新”,背后是对创新方向的精准把握、对协同机制的持续完善、对生态土壤的精心培育。这场盛会不仅展示了成果,更揭示了一个道理:唯有“用心”深耕,才能让创新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金羊网 文/郭元鹏)

编辑:苏惠琳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