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台积电和半导体如何支撑起台湾人的高薪?

AI科技 2025年10月20日 19:59 1 aa
台积电和半导体如何支撑起台湾人的高薪?

台积电这家公司,在台湾经济里头就像一根大梁,扛起了不少人的饭碗和钱包。说起台湾的高薪工作,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半导体行业,尤其是台积电这样的巨头。

台湾人平均薪水不算特别高,比起生活成本来说有时候还觉得紧巴巴,但半导体这块儿不一样,它拉高了整个岛上的收入水平。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个行业技术门槛高,全球需求大,台湾又占了先机,台积电作为领头羊,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就业和工资上涨。简单点讲,半导体不光是出口创汇的利器,还直接给从业者发了高薪,让他们过上体面日子。

台积电和半导体如何支撑起台湾人的高薪?

先说说这个行业的来龙去脉,得从张忠谋这个人入手。他是台积电的创始人,1931年7月10日生在浙江宁波,那时候家里条件中等偏上,父亲在银行做事。抗日战争打响后,一家人东躲西藏,从宁波跑到广州,再到香港。香港被占后,他们坐船逃到重庆,战火连天,生活颠沛流离。战争结束,又回南京和上海。

1949年,他一个人去香港,不久转去美国读书。那年头,出去留学不容易,他先上哈佛学人文,但觉得理工更有前途,1950年转到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1952年拿学士,1953年硕士。之后去斯坦福读电气工程博士,1964年毕业。在美国,他从底层干起,1955年进西尔瓦尼亚公司半导体部门,但公司不景气。

1958年跳槽到德州仪器,从工程师起步,一步步爬到集团副总裁,管着全球半导体业务。那25年里,他推动了不少技术进步,比如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让产量翻倍。1983年,因为公司调整,他辞职。

1984年当了通用仪器总裁,但干了一年就走人。1985年,台湾当局请他回去,当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推动集成电路发展。就是在那儿,他看到机会,1987年在新竹科学园区创办台积电。

台积电和半导体如何支撑起台湾人的高薪?

台积电一成立,就走晶圆代工这条路,只管制造,不搞设计。这模式在当时是创新,帮那些没厂房的芯片设计公司省了大笔钱。起步资金有台湾政府出大头,占48%,飞利浦投了27.5%,剩下的是本地富豪凑的。公司第一任CEO是飞利浦派来的詹姆斯·戴克斯,但只干一年,张忠谋接手。早期用3微米制程,客户主要是小设计公司。

1990年代,转到0.5微米,吸引英特尔这种大客户。2000年代,推进到90纳米,产能暴增。2010年后,7纳米、5纳米、3纳米,一路领先。现在计划2025年量产2纳米。台积电员工从几百人涨到2024年的8万多,全球布局,美国、中国大陆、日本、德国都有厂。营收呢,2024年达到882.7亿美元,净利润403.2亿美元。台湾半导体出口2022年1840亿美元,占GDP25%,台积电贡献了其中大半。

这个行业怎么支撑高薪?先看数据。台湾整体平均月薪2024年是4.7万新台币,折合1500美元左右。但半导体领域高多了,平均年薪102.2万新台币,月均8.5万。台积电更狠,2024年员工平均年补偿357万新台币,约11.1万美元,涨了44.5%。

为什么高?

因为需要高学历人才,工程师多是硕士博士,操作复杂设备,搞研发。全球芯片短缺时,订单爆满,奖金股权激励一大堆。半导体拉动供应链,材料供应商、设备厂商、封装测试公司都跟着沾光。新竹科学园区工厂林立,周边就业机会多,薪水起点就比其他行业高两倍。举例,制造业平均年薪208万新台币的三倍左右。每个员工创造价值900万新台币,效率高,自然分红多。

台积电和半导体如何支撑起台湾人的高薪?

再深挖,台湾半导体从1970年代起步,政府投钱建工业技术研究院,引进美国技术。张忠谋带回经验,台积电成了支柱。产业集群效应强,新竹像硅谷,设计公司如联发科涌现,工程师跳槽容易,薪资竞争激烈。2025年,半导体薪水预计再涨3.7%,因为人才短缺,地缘政治压力大,公司抢人。相比其他行业,金融保险也高,但半导体稳居前列。北部薪水6.2万,中部5.3万,南部5.4万,新竹台北领跑。产值4.17兆新台币,占GDP13%,台积电营收占9%。这不光是钱的事,还带动消费、教育投资。工程师家庭收入稳,孩子上好学校,继续进行业,形成循环。

台积电和半导体如何支撑起台湾人的高薪?

不过,高薪也有代价。工作强度大,美国建厂时,台湾员工习惯半夜起来处理紧急事,美国人不干,导致延误。成本高四五倍,劳动力短缺。台湾内部,半导体耗电5%,水资源紧巴巴,公司承诺2050年全用再生能源,但挑战不小。2024年,台积电股价创纪录,AI需求拉动,但也曝出贸易秘密泄露,八名员工涉案。全球竞争激烈,中国大陆追赶,美国补贴本土厂,台湾得持续投资研发。

张忠谋2005年第一次退休,2009年金融危机复出,稳住公司。2018年6月正式退,交给刘德音和魏哲家。现在93岁,他写自传,1998年上册,2024年下册,分享心得。偶尔访谈,谈半导体未来。台积电继续扩张,2025年日本第二厂动工,德国合资厂2029年运营。面对变局,台湾半导体得保持领先,才能继续撑高薪。

总的看,台积电和半导体是台湾经济引擎,高薪源于技术垄断、全球订单、产业链完整。说白了,没这个行业,台湾人收入会低不少。但要维持,得解决人才、能源、地缘风险。未来呢,AI、电动车需求大,机会多,但竞争也狠。台湾人得抓住,别让优势溜走。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