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突发,利好不断!国产芯片要启动?节前机会?空仓满仓看(附股)

抖音热门 2025年09月30日 00:33 1 admin

如果你在过去3年关注过科技产业链,可能会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一家晶圆厂宣布扩产,最先涨的往往不是芯片公司,而是那些名字拗口、业务晦涩的设备和材料企业。

这不是巧合。

在半导体这个高度精密、环环相扣的产业里,制造是中心,而设备与材料,则是制造的“地基”

它们不像AI芯片那样耀眼,也不像消费电子那样贴近终端用户,但一旦产能周期启动,它们或许就是最先释放业绩。

2025年,我们正站在这样一个周期的起点上。

一、产能爬坡:一场“看不见的基建潮”

中芯国际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资本开支达18.85亿美元,环比增长近5亿,全年预计超过70亿美元。

其中,约80%将用于设备采购。更关键的是,公司提出“匀速扩产”策略,未来几年每年新增5万片12英寸晶圆产能。

这相当于,在长三角的某个角落,一座新的晶圆厂正在以稳定的节奏拔地而起。

而每一座工厂的背后,是数以百计的设备订单、数以千吨计的材料消耗。

华虹的扩产计划也同步推进。

两家头部代工厂的共同选择,不是短期博弈,而是对中长期需求的共识性判断。

这种产能扩张,带来的是上游的刚性需求。

突发,利好不断!国产芯片要启动?节前机会?空仓满仓看(附股)

因此,设备企业率先受益于资本开支上行,材料企业则在产能爬坡后迎来稳定现金流。

两者虽节奏不同,但共享同一逻辑:只要晶圆厂在建,它们就不会落空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

根据SEMI的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总收入同比增长24%,达到340亿美元。

突发,利好不断!国产芯片要启动?节前机会?空仓满仓看(附股)

中国市场增速更高,接近40%,主要由AI相关投资拉动。

而设备出货的先行指标——北美半导体设备制造商月度出货额(BB值)持续高于1.0,表明订单能见度良好。

二、技术迭代:从“能用”到“好用”的跨越

过去,国产设备和材料更多扮演“备选方案”的角色。

但今年,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完成了从“可用”到“好用”的跨越,开始进入主流产线的核心工艺环节。

突发,利好不断!国产芯片要启动?节前机会?空仓满仓看(附股)

设备领域:多点开花

刻蚀设备,国内企业已进入5nm及以下逻辑工艺节点,28nm刻蚀设备通过客户验证。

薄膜沉积,国内企业已实现LPCVD设备首台销售,在ALD(原子层沉积)领域取得突破。

材料领域:高端品类加速渗透

光刻胶,国内企业已在ArF光刻胶实现量产,在KrF光刻胶领域市占率居国内前列。虽然距离最尖端仍有一段路,但已在关键节点取得突破。

电子特气,国内企业已成为国内少数通过国际设备商认证的供应商之一,进入高端光刻环节供应链。

CMP材料,国内企业已的抛光垫、安集科技的抛光液已进入多家主流晶圆厂,打破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当设备、材料、制造三方形成正向循环,国产半导体的“飞轮效应”才真正开始转动。

突发,利好不断!国产芯片要启动?节前机会?空仓满仓看(附股)

三、短期+长期的催化

短期方面:

10月,国内主流旗舰机型密集发布期,有望带动上游芯片产业链需求回暖。

11月下旬(23-25日)。IC China 2025大会将集中展示半导体领域前沿技术与创新成果,或成为行业新热点的引爆点。

中长期方面:

半导体是典型的“长周期、高投入、慢回报”行业。

一家设备公司从研发到量产,往往需要五年甚至更久。

如果没有稳定的大环境和长期资金支持,很难坚持下来。

近年来,一个显著变化是:产业资本或许向产业链上游倾斜

以大基金三期为例,其3400亿元资金规模中,重点投向设备、材料等基础环节。首个公开投资项目落子拓荆科技子公司。

这或许释放出明确信号:未来支持将更聚焦于基础技术。

写在最后

正如巴菲特在致股东信里提到的“长长的坡、厚厚的雪”,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环节或许也具备类似的长期需求与商业粘性。

全球半导体产业仍在增长,AI、汽车电子、物联网等新需求持续涌现,这或许就是“坡道”

当然后续,行业跟踪常用的三个视角(仅供研究框架参考)

1、已进入主流产线且有实际订单支撑;
2、 在细分领域具备技术护城河;
3、能持续投入研发并具备产能扩张能力。

突发,利好不断!国产芯片要启动?节前机会?空仓满仓看(附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学术研讨。

如果觉得资料有用,希望各位能够多多支持,您一次点赞、一次转发、随手分享,都是小猎豹坚持的动力~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