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即使荷兰政府花200亿,光刻机大厂ASML依旧决定搬迁,原因何在?

AI科技 2025年11月07日 08:01 2 aa
即使荷兰政府花200亿,光刻机大厂ASML依旧决定搬迁,原因何在?

文 | 人文社

| 人文社

«——【引言】——»

荷兰南部那个宁静的小城,本该是科技界最闪亮的地方——因为ASML就在那里。

这个被称作“光刻机之王”的公司,一台机器能影响全球芯片格局。

可就在今年,荷兰政府砸下200亿挽留它,却依旧挡不住它往外走的脚步。

钱都花了,人却还要走?

ASML究竟在想什么?

即使荷兰政府花200亿,光刻机大厂ASML依旧决定搬迁,原因何在?

一家公司扛半个国家,ASML什么来头?

说起ASML,可能普通人没什么概念。

但在半导体圈子里,它是神一样的存在——全世界唯一能量产极紫外光刻机的公司。

这台设备是什么?

它是做高端芯片的“雕刻刀”,如果没有它,先进制程芯片就做不出来。

你现在用的手机、电脑、汽车里的芯片,很大概率都绕不开ASML。

它的客户遍布全球,从台积电到三星、英特尔,个个都是巨头。

即使荷兰政府花200亿,光刻机大厂ASML依旧决定搬迁,原因何在?

而它的设备售价动辄上亿欧元,一年订单三四百亿不稀奇。

总部在荷兰费尔德霍芬,这原本是个不太起眼的小城镇,因为ASML的存在,变成欧洲芯片产业链的“心脏”。

几十年来,当地政府几乎是围着它转:修公路、扩电网、建大学、放宽签证。

可以说,ASML一咳嗽,荷兰政府就得赶紧拿药来。

即使荷兰政府花200亿,光刻机大厂ASML依旧决定搬迁,原因何在?

出走从一纸政策开始,荷兰自己砸了锅

那为什么ASML还要搬?

要从一纸税改说起。

2023年底,荷兰议会推出政策,逐步取消针对外籍高薪人才的“30%免税福利”。

这政策本来是吸引国际人才的关键工具,一刀砍掉,ASML内部直接炸锅。

ASML的员工构成里,近四成是外籍人士,很多来自德国、法国、印度和中国,尤其集中在高端研发岗位。

一没政策优惠,二租房难、签证慢,结果2024年上半年,120多个核心技术人员就跳槽了。

即使荷兰政府花200亿,光刻机大厂ASML依旧决定搬迁,原因何在?

有人去了法国,有人去了美国,有人干脆转行。

人才一流失,企业压力就来了。

ASML不是一般公司,技术高度依赖人脑。

高端光刻设备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经验传承极其关键,一旦断代,损失难以估量。

企业高层立马发出信号:荷兰如果继续“收紧螺丝”,那就只能在其他国家找出路。

法国、德国政府听到这个风声,立刻跑来端盘子送橄榄枝。

即使荷兰政府花200亿,光刻机大厂ASML依旧决定搬迁,原因何在?

200亿砸下去,“贝多芬计划”只响了一下子

眼看局势不妙,荷兰政府在2024年3月祭出杀手锏“贝多芬行动计划”。

这个计划含金量十足,政府直接拿出25亿欧元(约合200亿人民币),用于基础设施升级:扩高速、修轻轨、增变电站,大学扩招芯片专业,签证流程提速,还有一点税收上的补贴回旋余地。

政治层面上,首相马克·吕特亲自牵头成立特别小组,对接ASML董事会,每月汇报一次。

可以说,荷兰政府动用了几乎所有手段,希望留住这颗“芯片皇冠上的明珠”。

即使荷兰政府花200亿,光刻机大厂ASML依旧决定搬迁,原因何在?

可现实呢?

资金拨下去了,但地方执行却一地鸡毛。

地方议会为了钱怎么分,扯皮两个月不出结果,基础设施动工缓慢,有的计划到2025年才刚破土,电网扩容迟迟没影,房价反而因为“政府投资预期”而涨了一波。

ASML内部一位高管在会议上明确表态:“我们需要的是落地的东西,不是新闻稿。”

即使荷兰政府花200亿,光刻机大厂ASML依旧决定搬迁,原因何在?

法国递刀,德国搭台,ASML真的“动身了”

就在荷兰官僚系统还在争预算、批工程的时候,法国已经在东部阿尔萨斯划出了10万平方米工业用地,税收减免写进协议,入驻就能拿补贴。

不止如此,这块地旁边还有材料供应商、半导体学校和成熟的产业链。

ASML只需要“拎包入住”,连人才都不用自己从零招。

2025年5月,ASML宣布将在法国设立先进光刻研发中心,首批几百名工程师直接搬过去,其中大部分是核心研发骨干。

与此同时,德国也没闲着。

即使荷兰政府花200亿,光刻机大厂ASML依旧决定搬迁,原因何在?

慕尼黑周边原本就是汽车芯片和工业半导体的集聚地,德国政府更是“按图索骥”,提供低价工业用地和能源配套。

ASML在德国的厂区也加快建设,预计两年内可投产。

要注意,这可不只是“海外设点”,而是实打实地转移研发、扩大生产规模。

到2025年11月,已有1200名员工从荷兰迁往德国和法国,其中大多数是掌握关键技术的技术骨干。

即使荷兰政府花200亿,光刻机大厂ASML依旧决定搬迁,原因何在?

不只是“钱的问题”,而是“生态”的博弈

有人可能会问:那ASML就为了省点税、多点电,就舍得搬走几十年经营的大本营?

真不是这么简单。

对高科技企业来说,最核心的不是钱,而是生态环境是否可持续。

光刻设备不是卷螺丝,它需要一整套“长期、稳定、高效”的支持系统,包括:

稳定的人才输入(签证、住房、教育)

可靠的能源供应(电力不能说断就断)

即使荷兰政府花200亿,光刻机大厂ASML依旧决定搬迁,原因何在?

灵活的扩张空间(审批不能卡几个月)

透明的政策预期(别今天松明天收)

荷兰政府当然意识到问题,可它的治理模式决定了很多事只能“慢慢来”。

而法国和德国显然更懂“工业底层逻辑”:政府和企业协同度更高,产业规划更有整体感,招商落地更有速度。

对ASML来说,这种区别就是“适不适合长期生存”。

即使荷兰政府花200亿,光刻机大厂ASML依旧决定搬迁,原因何在?

从一家公司,看整个欧洲“芯片战局”

ASML的这场“迁移”不只是商业决策,更映射出欧洲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焦虑和机会。

过去欧洲被诟病缺乏“硬科技肌肉”,在芯片设备上除了ASML几乎颗粒无收。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

美国推动“芯片法案”,资金、市场、人才全拉走;

东亚(特别是我国大陆)加速布局半导体全链条,自主化日益增强;

欧洲若想在科技赛道里保住一席之地,就必须把握住ASML、恩智浦、英飞凌这样的“科技锚点”。

所以,法国、德国拼命抢ASML,不是偶然,而是整个欧洲“芯片复兴”的一部分。

而荷兰,这个曾因ASML享受光环的国家,却面临“家门口的高科技也会跑”的尴尬现实。

即使荷兰政府花200亿,光刻机大厂ASML依旧决定搬迁,原因何在?

中国的启示:别等“危机感”来了才醒

ASML的故事,看起来是别人的事,实则是镜子。

今天的我国正在加速建设自己的半导体设备链,从刻蚀、光刻、清洗、封测等环节,全方位突破“卡脖子”。

但这里面一个关键是:如何吸引、留住并培养顶尖人才,同时建设一个能让企业安心做研发、放心搞扩张的系统环境。

人才税收、居住配套、基础设施、电力保障、产业协同——这些软性因素,远比一两轮融资重要得多。

今天荷兰的教训是:等人才走了、设备搬了、项目落地别国了,再想回头补救,可能已经晚了。

即使荷兰政府花200亿,光刻机大厂ASML依旧决定搬迁,原因何在?

写在最后

ASML终究没有彻底离开荷兰,至少总部还在。

但它已经用脚投票,告诉所有国家一个真相:光靠情怀、光靠补贴,是留不住一个全球科技巨头的。

工业强国不是靠一家公司撑起来的,而是靠无数制度细节、政策设计、城市配套和人才环境,累积出来的系统能力。

荷兰投入200亿留不住ASML,我国要吸取到这个代价昂贵的教训。

我们能不能在全球科技产业大洗牌中,成为那块“企业愿意扎根”的沃土?

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个有产业雄心的地区,好好思考。

参考资料:每日经济新闻——全球最大光刻机制造商要“出走”?这国政府出手:花近200亿元挽留!公司回应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