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锐评丨AI“装孙子”?别让技术漏洞变成骗老陷阱

抖音热门 2025年11月01日 12:39 1 aa

“奶奶,我不小心撞了人,千万别让爸妈知道,你快救救我!”听到电话那头“孙子”的声音,湖南的刘奶奶立即将3万元现金交给了骗子假扮的“所长亲戚”。据新京报报道,骗子利用AI换声、换脸冒充亲友实施诈骗的对象多为老年人。在用户隐私信息遭到泄露后,诈骗分子通过AI技术伪造身份,再以类似“孙子惹祸,急需用钱”等理由向老人实施诈骗。

锐评丨AI“装孙子”?别让技术漏洞变成骗老陷阱

“太可怕了,骗子声音、语气与家人一模一样,打的是家里的固定电话,还能说出假冒家人的名字。”盗用亲人声音,是利用血脉间的天然信任,卸掉老人的防备心。编造紧急困境,是制造安全焦虑,突破老人心理防线。家长对儿孙毫无保留的爱,成了此类骗局得逞的筹码;不熟悉新技术、信息获取渠道有限的老年困境,就是骗子敛财的利刃。AI伪造技术支撑下,一个个精心设计的“亲情局”,既是对老年人财产的损害、对亲人间情感的伤害,也是对社会信任和法律底线的粗暴践踏。

在给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AI技术也在老年人生活中埋下新型安全隐患。随着音视频伪造技术门槛的持续降低,对老年人的诈骗手段远不止亲情“围猎”。直播间里,穿着白大褂的“AI医生”兜售包治百病的“神药”,侃侃而谈的“AI专家”推销延年益寿的容器,妆容精致的“AI明星”编织真情告白的谎言……花样的骗局,迷惑着认知,延误了病情,既忽悠情感,又掏空钱袋,简直是“全方位”地侵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

AI骗局越来越猖狂,离不开黑产链助推。据报道,大量隐私信息的泄露往往是AI诈骗“亲情局”的起点。获得受害人通讯录、照片、声音或视频数据等关键信息,诈骗分子才有了利用AI技术“装孙子”的机会。更令人担忧的是,大众印象中需要专业团队才能操作的换声换脸技术,用不了一杯奶茶钱就能实现:社交平台上,相关教程与链接随处可见,宣称“让‘客户’找不到破绽”,标价从1元、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廉价且易得的所谓教程,不断降低诈骗的技术门槛,给诈骗分子提供精准“弹药”、实现“量身定制”,让诈骗对象防不胜防。

守护老年人免受AI诈骗侵害,不能只靠老人提高警惕,更要从源头斩断黑产链。泄露公民隐私触犯民法典和刑法中的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等规定;在未经许可下使用他人照片或声音素材进行换脸或换声、在网上提供AI换脸或换声服务并收取费用、使用AI合成或换脸技术假冒权威人士等行为,则涉嫌侵犯他人肖像权、声音权,甚至构成刑事犯罪。监管应跑在技术前面,对AI合成内容的使用边界、数据采集权限、黑产打击力度提出更高要求。平台也需进一步加强内容审核,主动清理“1元换脸”等服务,并严格审核含有虚构人设的内容。

要给技术使用划清安全红线,给使用技术的人明确行为底线。杜绝AI克隆声音、伪造面容行骗,既是技术向善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银发群体在数字时代安心生活的关键。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