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从太空到算力:Axiom Space与Greentown Labs揭示美国科技双引擎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30日 00:12 0 aa



从太空到算力:Axiom Space与Greentown Labs揭示美国科技双引擎

在全球科技产业的新周期中,两个关键趋势正在重塑人类的未来:太空商业化与人工智能产业化。10月,美国两家代表性企业——Axiom Space与Greentown Labs——分别在太空和AI领域宣布了重要合作计划。这不仅标志着美国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的方向性选择,也让人看到一个新的时代——空间能源与智能算力的融合时代——正在逼近。


一、Axiom Space:从国际空间站出发,打造人类首个“商业空间城”


总部位于休斯敦的Axiom Space,正在推进其雄心勃勃的商业空间站项目。公司宣布已与佛罗里达的Redwire公司签署合同,后者将为其首个空间舱模块——Axiom Payload Power Thermal Module(AxPPTM)——提供卷展式太阳能阵列(ROSA)系统。


ROSA技术并非新概念,它最早为国际空间站开发,是目前轨道上最成功的太阳能发电技术之一,具备100%在轨成功率。Redwire曾为NASA的“双小行星偏转试验(DART)”、Artemis登月计划的“动力与推进模块(PPE)”等项目提供关键技术支持。这意味着,Axiom未来的空间站将延续NASA的技术血统,但以更灵活、更商业化的形态存在。


AxPPTM计划于2027年底发射,首先将与国际空间站(ISS)对接。随后,它将脱离ISS,与Axiom的首个人居舱“Habitat 1(AxH1)”在轨对接,最终形成一个可独立运行的“自由飞行空间站”。整个四模块体系预计在2030年前全面建成,成为世界首个完全商业化的轨道空间基地。


这不仅是一场技术试验,更是商业航天从“国家项目”迈向“太空经济”的临界点。Axiom Space的每一个模块都将在休斯敦的总装中心完成组装,这也将让美国本土首次拥有自主建造的载人航天器生产线。


二、中国的“太空城”布局:从“空间站”到“月球基地”


Axiom Space的雄心在全球范围内并非孤例。事实上,中国早已在低轨道、月球和深空领域形成了更系统的战略布局。


中国空间站“天宫”自2022年建成以来,已经成为全球最繁忙的轨道实验室之一。其最新模块“问天”“梦天”已具备完整的生命支持系统和科研设施,可支持长期载人驻留。而在月球方向,中国国家航天局正推进“国际月球科研站(ILRS)”计划,联合俄罗斯等多国建设月球南极永久基地,预计在2030年前形成初步规模。


在太阳能和能源系统方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CASC)与中国电科集团正在联合开发“空间太阳能电站”技术——通过地球同步轨道收集太阳能并定向传输至地面。其“逐日计划”原型装置将在2028年前后进入轨道测试阶段。相比Axiom的轨道供能模块,中国的研究更直接瞄准了地外能源采集与地球能量回传这一更宏大的目标。


换句话说,如果说Axiom Space正在构建“太空里的产业园区”,那么中国的目标,是让整个太阳系都成为未来能源与科研的基础设施。


三、Greentown Labs:AI与气候科技的融合样本


与Axiom Space的“向上”探索相呼应,美国休斯敦另一端的Greentown Labs正在推动“向下”的智能化转型。


这家全球最大的气候科技孵化器之一宣布,与AI企业Shoreless联合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专为能源与气候科技创业公司服务。实验室将提供AI驱动的“气候冲刺(Climate Sprint)”项目,帮助企业利用AI优化供应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尤其是Scope 3排放)、并通过算法模型挖掘新的收入来源。


Shoreless的创始人Ken Myers在发布会上表示:“气候科技的未来,取决于AI的计算深度。只有让AI理解能源系统,才能真正降低碳排、提高效率。”


这意味着,美国的能源创新正在从“新材料、新能源”转向“AI能源优化”。在新能源与AI的交叉点上,一个全新的产业赛道——算力能源(Compute Energy)——正在浮现。


四、中国AI能源实验室的崛起:算力、碳排与能源网络的融合


事实上,中国也在这一领域积极布局。2024年以来,上海张江、深圳坪山、合肥高新区等地纷纷建立AI能源联合实验室,由中科院自动化所、清华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等机构主导,核心目标是以AI优化能源结构与电力调度。


例如,华为“盘古能源模型”已被用于国家电网的负载预测与碳排监测系统;百度与三峡集团合作开发的“流域级AI能量管理系统”,可在暴雨或枯水期智能调节水电机组输出,实现能源-气候双重调控。


相比之下,Greentown的AI实验室更偏重于创业生态和中小企业创新,而中国的模式则呈现出国家级系统整合的特点——AI不仅用于企业降本提效,更被纳入国家能源安全与碳中和战略框架中。


五、从太空到AI:科技的“新冷战”,其实是“热合作”


Axiom与Greentown两则新闻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一个在轨道上造空间站,一个在地面上造AI实验室。但它们背后代表的是同一条逻辑:人类的未来不再局限于地球表面。


太空,是新的能源与制造空间;AI,是新的控制与决策中枢。前者让人类“去哪里”的问题得到延展,后者让“怎么去”和“怎么活”变得高效可控。


当Axiom Space的太阳能阵列展开在轨道之上,而Greentown的AI算法在地球上计算碳排数据,人类的能源系统,正在无声地完成一次“天地一体化”的重构。


这或许正是未来30年的主旋律:太空是新的硅谷,AI是新的能源。


六、对普通人的影响:航天商业化+AI能源,改变的不止是科技圈


1. 能源降本与更稳定的供电体系

太空太阳能阵列技术的民用化,最终将使地面清洁能源系统更稳定——减少昼夜与季节波动影响。未来,城市可能通过“轨道能源中继”获得24小时清洁电力。


2. AI驱动的绿色消费时代

AI在能源与供应链优化中的应用,将直接降低制造业和交通业的能耗。普通人将体验到更低的电价、更智能的家居能耗管理系统。


3. 产业转型加速

航天制造、AI能源、算力芯片、碳排技术将形成新“四大支柱”。相关岗位需求和投资规模将远超目前新能源行业。


七、结语:2030年的预言——天空中的“工厂”,地球上的“算法”


当Axiom的空间站在2030年前后完全独立运作,当Greentown的AI实验室孵化出新一代能源独角兽,人类或许将真正迎来一个“超地球文明”阶段——

天空中的工厂与地球上的算法,将构成未来经济的双引擎。


正如航天工程师常说的那句格言:“我们不是要离开地球,而是要让地球更像宇宙的一部分。”

今天的Axiom与Greentown,或许正是这句话最早的注脚。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