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国际顶级医学期刊刊发“推进中国和国际队列研究”专辑,高质量成果贡献中国经验

今日快讯 2025年10月28日 01:51 0 aa

来源:【中国吉林网】

2025年10月24日下午,“推进中国和国际队列研究”专辑发布会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举行。该专辑由国际顶级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权威刊发,其内容系统性梳理了中国截至2024年累计建成的约350个队列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涵盖中国大规模队列发展现状分析、加强中国队列研究国际合作、国际合作在队列研究中的机遇与挑战、基于社区的队列研究对塑造人口与公共卫生未来的关键见解、平衡中国队列研究规模与质量的挑战、构建中国队列研究可持续的模式,以及借助人工智能推动中国队列研究进入人口健康研究新时代等多个方面的关键建议。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香美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顾东风院士、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吕国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常务副院长黄进、The BMJ 国际编辑Jocalyn Clark、BMJ集团中国董事总经理孔雨烟等嘉宾出席发布会,并与中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国队列研究的全球价值。

国际顶级医学期刊刊发“推进中国和国际队列研究”专辑,高质量成果贡献中国经验

大型流行病学研究,尤其是自然人群队列研究,其通过对特定人群的长期追踪与多维数据整合,为破解传染病防控、慢性病流行等全球健康难题提供关键证据。这种研究模式需要突破多重现实壁垒,从锁定数万至数十万样本的基线人群,到持续十年甚至数十年的动态随访,再到整合生物样本、电子健康档案、环境暴露数据等多维度信息,每一步都需耗费大量时间与资源,兼具高稀缺性、高消耗性与高价值性,甚至可以作为战略性研究资源。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香美院士表示,基于中国在遗传、民族、生活方式及环境等方面的多样性,中国队列研究能提供独特的科学证据。The BMJ此次聚焦此领域,向全球展现了中国科研能力,补充有中国特色的经验,未来,我们期待与全球同行携手,共建普惠的全球健康生态;同时持续提升科研水平,赋能基层临床实践,为“健康中国”战略注入动力。

国际顶级医学期刊刊发“推进中国和国际队列研究”专辑,高质量成果贡献中国经验

The BMJ 国际编辑Jocalyn Clark指出:“中国卫生状况已从传染病主导转向非传染病主导,科研能力持续提升。本次专辑聚焦全球卫生前沿,彰显了中国学者的国际视野。我们期待全球学者能深化合作、完善数据治理,开展高水平可持续队列研究。”

国际顶级医学期刊刊发“推进中国和国际队列研究”专辑,高质量成果贡献中国经验

关注质量与可持续,多维度推动研究价值最大化

我国拥有14亿人口,叠加社会快速变革,开展大型队列研究具有超强统计效力。中国队列研究经历了从早期职业人群队列(1970-1990年)到普通人群研究(1990-2000年),再到近年来大规模研究项目的爆发式增长的过程,截至2024年全国已形成约350个研究队列。

中国的流行病学研究正处于关键转折点,队列研究在引领健康领发展的同时,还面临研究 “可持续性” 的核心挑战。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香美院士和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吕国悦团队在梳理相关研究后发表了《在中国建立可持续的队列研究:公共卫生研究的混合模式》一文。在此次发布会上,吕国悦强调,可持续性研究不仅仅涉及经费问题,还涉及如何组织、如何运营、如何让已有数据产生持续性价值。所以,需要队列的组织者、相关辅助部门一起系统性推进。随着人工智能、数智化等的发展,当前的队列研究也有所变革,比如人工智能可以极大提升数据获取效率减少患者随访数据的丢失。

国际顶级医学期刊刊发“推进中国和国际队列研究”专辑,高质量成果贡献中国经验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和共病研究院院长李为民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黄进团队在《广度与深度:探寻变量、样本量和质量在中国队列研究中的平衡之道》文章中以华西百万队列WHOLISM为例,探讨了队列研究规模和复杂性日益增加所带来的权衡和挑战,强调了如何避免队列“大而不精”的核心论点。

此次发布会上,黄进指出,大规模队列研究的关键在于“规模与质量的平衡”。他强调,未来的研究应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融合多学科力量,构建既有科学深度又具代表性的高质量队列体系。黄进表示:“过去的大型队列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但数据分散、标准不一,也带来了整合与应用的挑战;一些研究虽然在机制上深入,却缺乏人群代表性。我们希望以解决临床问题为牵引,充分挖掘体检数据等现有资源,让研究更贴近真实人群与医疗场景。通过这一过程,中国的队列研究才能真正实现科学价值、健康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整合统一。

国际顶级医学期刊刊发“推进中国和国际队列研究”专辑,高质量成果贡献中国经验

想要推动中国队列研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在研究设计方面努力、还应在政策支持,资源筹措等层面实现突破。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顾东风院士团队发表了《中国基于社区的队列研究:塑造人口和公共卫生未来的关键见解》一文。在此次发布会上,顾东风院士指出,基于社区的队列研究具有广泛危险因素和人群健康状况的优势,能够获取纵向数据,从而促进相关部门出台有效的循证预防措施和公共卫生政策。

国际顶级医学期刊刊发“推进中国和国际队列研究”专辑,高质量成果贡献中国经验

专家一致认为,我国亟需制定可持续的大规模队列研究发展战略。在政府政策的指导下、发展多学科联盟和创新的筹资战略、强有力的数据整合与共享框架,对于促进中国大规模队列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从“改写全球健康认知”到“提供可复制样本”:中国方案创造全球价值

当前,全基因组测序等高维大数据需求激增,云计算、AI 及数据科学成为队列研究核心支撑。单一机构难独立运营大型队列或释放成果潜力,与国内外科研力量深度协作,是最大化科学价值与全球影响力的关键。

作为全球健康研究重要一员,中国大规模队列研究的独特价值逐渐显现,中国已在降低儿童死亡率、扩大医疗可及性等领域成为多国典范。这也为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依托优质队列研究,提升研究质量、吸纳国际资金,推动 “中国实践” 转化为 “全球福祉”。

BMJ集团正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国方案与全球对接。BMJ集团中国董事总经理孔雨烟表示:“为深化此次专辑成果的落地,BMJ集团将依托其与英国国家卫生与健康研究院共同执行的英国医学研究影响力提升项目,推动中英队列研究交流和合作的发展,建立两国间管理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对话和沟通机制。同时,聚焦中国重点队列研究开展深度合作,为其分享研究经验、转化研究成果、提升国际影响力提供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The BMJ专辑的内容规划和发展历时近两年时间,深度聚焦中国大规模自然人群队列研究的挑战与机遇,不仅为 “队列研究指导健康政策制定、推动临床实践转化” 提供了宝贵经验与思路,推动中国研究成果深度融入全球卫生政策与临床指南制定,助力中国方案真正成为全球健康治理的重要力量。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越明

图片由吉大一院提供

初审: 赵新 复审: 齐智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本文来自【中国吉林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