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大疆“自杀式”降价背后:宁可不赚钱,也要垄断手机巨头的跨界

今日快讯 2025年10月20日 19:36 1 admin

大疆这波降价,这事儿根本不是表面看着那么简单,不是大疆日子过不下去了,也不是单纯想给消费者发福利,核心就是怕有人来抢它的地盘,而且是那种不好惹的主儿,大疆好好的为啥要降价?

大疆“自杀式”降价背后:宁可不赚钱,也要垄断手机巨头的跨界

按说它在智能影像这行,那地位跟咱们玩游戏里的满级大佬似的,无人机、手持稳定器这些产品,常年不愁卖,现在的竞争对手跟它比,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完全够不上威胁。

但你架不住有人盯着这块肥肉啊,谁呢?就是那些手机大厂,这几年手机行业没啥增长空间了,各大厂商之前囤了一大堆高端摄像头,本来是准备装手机上卖的,结果现在卖不出去,全砸手里了。

这些摄像头的技术、效果,跟大疆产品用的核心部件刚好对上,你说手机厂商能不动心思吗?

智能影像领域看着利润高,而且手机厂商觉得自己有技术、有供应链,应该能做,正好能把这些库存消化掉。

大疆“自杀式”降价背后:宁可不赚钱,也要垄断手机巨头的跨界

这场景是不是特眼熟?当年充电宝行业突然火起来,不就是因为汽车行业电池供过于求,那些没地方用的电池,最后全变成充电宝了嘛。

现在手机厂商的摄像头库存,就跟当年的过剩电池一样,推着它们非要往大疆的地盘挤,这市场眼看着就要迎来井喷前夜了。

换作是你,要是大疆老板,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现在一堆实力超强的大佬要来抢饭碗,你会咋办?跟他们硬刚?不现实,最聪明的办法就是直接“掀桌”,把这桌子掀了,让所有人都知道这儿没饭吃,自然就没人来凑这个热闹了。​

大疆这波降价就是这个意思,它不是防守,是实打实的进攻,还带着威慑,后面说不定还得接着降。

大疆“自杀式”降价背后:宁可不赚钱,也要垄断手机巨头的跨界

大疆在手持相机这领域的地位,就跟苹果在手机圈一样,不只是卖得多,更是行业定价的“标杆”,相当于价格天花板。​

只要你跟它在一个赛道,消费者买的时候肯定得拿你的产品跟大疆比:“大疆才卖这价,你凭啥卖更贵?”你想想,要是苹果不想赚利润了,旗舰机只卖两千块,其他手机厂商不得直接转行去做直播带货?要是特斯拉只卖五万八,所有新能源车厂不得改卖老头乐?​

商业竞争说白了就是这么回事,后来者能不能活,全看自己的成本和行业标杆价格之间有没有缝隙。

大疆“自杀式”降价背后:宁可不赚钱,也要垄断手机巨头的跨界

现在大疆主动降价,相当于直接把这缝隙堵死了,后来者就彻底尴尬了:你觉得自己产品比大疆好?还是觉得你的牌子比大疆值钱?根本说不通啊。​

这就是大疆的厉害之处,它不会因为自己暂时领先就飘了,一门心思赚短期利润,而是直接断了后来者的念想,让他们觉得这行根本无利可图。作为行业老大,它根本不给别人成长的机会,一上来就出全力。​

当然,大疆降价后自己可能也赚不了多少,但这真不重要,商业竞争里的赚与亏,看的是相对值,不是绝对值。

要是后来者都在亏钱,大疆只是不赚不赔,那大疆就赢了;就算大家都在亏,大疆亏得比别人少,那它还是赢了。​

大疆“自杀式”降价背后:宁可不赚钱,也要垄断手机巨头的跨界

大疆早就把账算明白了:前期已经靠垄断市场赚够了大钱,核心成本早就收回来了,而且现在有规模效应,就算利润压到最低,不赚钱也能扛住,甚至小亏都能接受。

毕竟电子元器件的价格会随着时间慢慢降,长期来看账目肯定能平,对大疆来说,自己赚不赚钱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让后来的玩家赚不到钱,只要这些对手熬不下去退出市场,最后整个行业还是它的。​

再看看那些想跨界的后来者,日子是真不好过,进入一个新领域,要花钱做营销、开产线、做模具、搞研发,到处都是要烧钱的地方,而大疆作为行业老大,就在旁边盯着,随时准备进一步施压。​

可能有人会说,手机巨头也有钱,也烧得起啊,但你忘了,对这些“过江龙”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亏钱,是怎么说服公司内部同意做这么一个不赚钱的生意。

大疆“自杀式”降价背后:宁可不赚钱,也要垄断手机巨头的跨界

公司不是一个人的,股东要盯着利润,供应商要看着前景,其他部门还可能扯后腿,压力根本不在外部,而在内部。

要是投入巨资后,短期内看不到销量和价格的起色,负责这个项目的决策者可能就得卷铺盖走人了,大疆这波降价,刚好戳中了这个痛点,直接把压力给到了对方内部,让他们的跨界决策变得难上加难。​

其实这种商业打法,早就有先例了,当年可口可乐完成原始积累后,不仅不涨价,还严格控制价格,直接给所有同行出了个难题:可口可乐才卖这个价,你凭啥卖更贵?最后硬生生把可乐这个品类做到了垄断。

还有微软,当年为了抢占市场,直接让用户免费试用系统,用户都能用免费的了,谁还愿意花钱买其他品牌的?自然就把对手都挤出去了。

大疆“自杀式”降价背后:宁可不赚钱,也要垄断手机巨头的跨界

商业世界里,没有绝对正确的策略,只有适合自己的选择,有的品牌做大后,就开始追求高利润,比如苹果、星巴克、戴森,靠品牌溢价赚钱。

而有的品牌,更看重市场规模和垄断地位,宁愿放弃短期利润,也要封死后来者的路,比如可口可乐、椰树,还有现在的大疆。这两种策略没有高低之分,只是不同的取舍而已。​

而且大疆这套玩法,在无人机领域已经验证过一次了。前几年,大疆在无人机市场已经占据绝对份额,却突然启动大规模降价,直接把那些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的同行打得销声匿迹。

现在再看全球无人机市场,大疆的份额早就超过八成,完全是垄断状态,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大疆“自杀式”降价背后:宁可不赚钱,也要垄断手机巨头的跨界

回头看当年的竞争,真的让人觉得后怕。从那些被淘汰的对手角度来看,他们其实没做错什么,只是比大疆慢了一步,就直接失去了定价权。

因为采购规模、供应链效率都不如大疆,他们的成本本来就高,大疆一降价,他们的成本模型直接崩溃,最后只能被迫退出市场。​

更狠的是,大疆的策略往往留着后手,它完全可能等潜在对手建好产线、投了大笔钱之后,再启动新一轮降价,那时候对手就彻底没退路了。

这种竞争方式有多残酷?你以为是来按规矩下棋的,结果刚走进赛场,对手就直接抄起棋盘等着揍你,还一点机会都不给你。​

大疆“自杀式”降价背后:宁可不赚钱,也要垄断手机巨头的跨界

对咱们消费者来说,大疆降价肯定是好事,能用更低的价格买到高端产品,但从长期来看,行业垄断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比如产品创新变慢,选择变少,这也是任何行业形成垄断后都可能出现的情况。​

但就当下的竞争格局来说,大疆这波降价策略绝对是成功的商业操作,它用短期的利润让步,换来了长期的市场主导权。

用自己的定价优势,直接瓦解了潜在对手的入局动力。这种“宁可自己不赚,也要让对手亏”的战略眼光,还有说干就干的魄力,正是大疆能长期领跑行业的关键。​

这波降价风暴之后,智能影像行业大概率会迎来一次大洗牌,而大疆已经占好了最有利的位置,继续在这个领域书写自己的传奇。​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