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志峰 编辑/周远方) 死去的记忆突然复活。 很难想象,贾跃亭事件8年之后,因背负巨额债务而低调度日的乐视网,再一次高调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起因...
2025-10-16 0
(文/张志峰 编辑/周远方)
死去的记忆突然复活。
很难想象,贾跃亭事件8年之后,因背负巨额债务而低调度日的乐视网,再一次高调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起因是向别人讨债,而且讨债对象是一家央企子公司。
更加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曾被誉为“中国电子工业的摇篮”,上世纪末风靡全国、承载一代人成长回忆的“熊猫”电视,再次出现在公众眼前,起因是被人讨债,且被指控为了躲避债务,恶意转移资产并申请欠债公司破产清算。
没错,乐视讨债的对象,正是头戴“央企”和“驰名商标”双重光环的南京中电熊猫家电有限公司(下称“熊猫家电”),也是A+H股双上市“南京熊猫”的兄弟公司。
起点:代工合作与售后争议
10月13日,乐视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多个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将一场长达五年的,围绕电视机代工质量、赔偿款履行展开的争议推向台前。
尽管这场纠纷此前已历经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两级审理,法院最终判决熊猫家电及其东莞分公司向乐视运营方天津智融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 “天津智融”)支付合计1495万元赔偿款。但随着中电熊猫家电更名、关联方申请破产清算,这笔判决款至今未能兑现。
时间回溯至2019年,彼时乐视电视业务虽背负巨额债务,但为寻求稳定合作,选择与熊猫家电合作,为其代工液晶电视产品。合作模式上,双方采用“预付定金 + 全款提货”的方式,为财务纠纷埋下隐患。
公开资料显示,熊猫家电系央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下属二级子公司南京中电熊猫信息产业集团(下称“熊猫集团”)旗下负责电视代工业务的三级子公司(2024年6月21日更名为南京静业家电有限公司,下称“静业公司”)。
根据判决公告认定事实,2019年初至2022年3月期间,乐视累计委托熊猫家电东莞分公司代工生产40万台电视机,采购总额近4.5亿元。
然而上市不到一年,乐视便收到终端用户集中投诉,熊猫东莞分公司生产的 43 寸(Y43、F43 等型号)、55 寸(Y55C、F55 等型号)电视机故障率严重超标,且故障集中于屏幕(如屏故障、花屏、亮线 / 暗带等)。
截至2021年9月,43寸机型F43整体故障率13.97%(屏幕故障率11.14%),Y43整体故障率16.58%(屏幕故障率15.47%),远超合同约定的1.8%阈值;55寸机型X-55Pro整体故障率12.2%(屏幕故障率10.3%),G55整体故障率10.16%(屏幕故障率6.92%),同样远超2.5%阈值。
质量问题爆发后,乐视作为品牌方,只能一面与供应商熊猫家电交涉售后问题,一面被迫委托深圳十分到家服务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市沃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第三方服务商为消费者提供售后维修服务,累计垫付售后费用超1400万元。
期间,双方就责任归属与赔偿多次交涉:乐视主张,屏幕由熊猫家电主导模组设计,且合同约定其需对关键器件全检并承担质量责任;熊猫家电则抗辩,屏幕系乐视指定供应商,故障属屏幕厂商生产工艺缺陷,与代工无关,且产品已通过国家强制性认证,出厂检测合格。
诉讼:1495万赔偿判决
值得一提的是,所谓乐视指定的“屏幕供应商”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成都熊猫”,现已被京东方收购,并更名为成都京东方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彼时同样为熊猫集团旗下子公司,即熊猫家电兄弟公司,且该屏幕供应商的直接供货对象为熊猫家电,而非乐视。
为解决争议,乐视与熊猫家电曾于2021年10月签订《Letv Y43&F43整机屏幕质量事故处理方案》《Letv 55寸整机屏幕质量事故处理方案》,约定中电熊猫家电需提供良品屏幕或现金赔偿、支付已产生的维修费及质量罚款,但中电熊猫家电仅以订单抵扣50万元,未完全履行约定。
2022年,乐视的运营公司天津智融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中电熊猫家电、中电熊猫家电东莞分公司支付维修费、RMA品(即被客户退回且已获得厂商退货授权的产品统称)赔偿款、预付款、主板货款及质量罚款等。
2024年1月,一审法院作出判决:熊猫家电及其东莞分公司支付维修费651.21万元;赔偿1998台RMA电视机费用270.78万元;返还预付款78.90万元、主板货款146.32万元;支付质量罚款(违约金)200万元;驳回天津智融公司关于1690台未返厂RMA品赔偿、屏幕采购费用的诉求。
熊猫家电及乐视均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2024年6月,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维持一审结果,确认中电熊猫家电方需支付赔偿款合计1357万元。此后,2025年6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再次作出民事判决,追加赔偿138万元,合计1495万元。
升级:熊猫家电的“系列操作”
尽管法院判决已生效,但当这场耗时2年的诉讼落下帷幕之后,熊猫家电却早已“无力”支付债务。
首先是自2009年成立至2024年6月,16年间未变更名称,始终以“熊猫”品牌为豪的熊猫家电,却在2024年6月25日,即二审判决赔偿1357万元的后4天,决定舍弃“中电”与“熊猫”两大招牌,从原来的“南京中电熊猫家电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南京静业家电有限公司”。
真正令乐视绝望的是在2个月后,2025年8月,熊猫家电的兄弟公司,同属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孙公司、熊猫集团子公司的东莞中电熊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东莞熊猫”),向法院申请南京静业公司(原中电熊猫家电)破产清算。
而在此期间,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根据上述判决结果及熊猫家电的消极应对方式,将之列入被执行人,执行标的为二审判决应支付的1357万余元。
但熊猫家电似乎早有应对方案。
2025年9月1日,熊猫家电的破产清算申请火速得到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法院的受理,随后进入既定清算程序。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法院表示,申请人(东莞熊猫)与被申请人(静业公司,即熊猫家电)租赁合同纠纷一案,确定静业公司在2025年6月19日前支付申请人2047973.54元。申请人向本院申请强制执行,因静业公司无能力履行,作出该民事裁定书,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现申请人为维护合法权益,申请被申请人破产还债。
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法院认为,该案件符合受理破产的条件。债权人申请债务人破产还债,符合法律规定,依法应予以受理,遂作出裁定,即日生效。
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乐视向观察者网分析认为,熊猫集团旗下两家兄弟公司因200余万租赁纠纷就申请关联方破产清算,涉嫌“毁尸灭迹”,以这种方式彻底规避1495万元赔偿责任。
且乐视猜测,熊猫家电这场破产清算程序早有预谋。在2022年8月,双方诉讼开始之初,业内就传言熊猫家电将关闭东莞工厂,乐视多次询问未果。同年10月,熊猫家电仅提前5天发邮件通知关厂,在未提供售后解决方案的情况下,遣散东莞分公司总经理、销售总监等关键对接人员,导致后续沟通中断,使其维权陷入被动。
同时,乐视质疑,破产清算之前更名是为剥离“中电”和“熊猫”的央企与驰名商标光环,避免来自品牌和资本市场的关联风险,毕竟熊猫集团旗下上有上市公司南京熊猫在手,而“静业公司”知名度低,不易受到关注。
有资深律师向观察者网确认,通常民营企业想要躲避债务,在集团资金充足的前提下,将旗下负债子公司资产转移,再让子公司申请破产清算,这一路径是不会被法院受理和支持的,“因为很多家电、汽车等制造业供应链的账期都很长,一旦法院开了口子,整个产业链生态都将造成极大破坏”。
另一个疑点为,注册资本3.89亿元的熊猫家电被申请破产,仅仅因为一笔204万元的债务纠纷,申请人还是同属于熊猫集团旗下的兄弟公司,且从债务逾期到向法院提出申请,再到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法院裁定批准,一共只用时2个多月,可谓一路绿灯,整个事件透露出多处不合理之处。
谜团1:3.89亿注册资本去哪了
除上述质疑之外,乐视还告诉观察者网,熊猫家电曾以“需配合向上游屏厂(即其兄弟公司成都熊猫)索赔”为由,要求乐视提供单据、报告,并承诺取得赔偿后支付售后垫付款。但熊猫家电起诉上游屏厂成都熊猫并获600余万元赔偿后,却以“财务法务审核中”“付款流程中”为由拖延,最终未将该款项用于支付乐视垫付的售后费用。同时,熊猫家电东莞分公司成品返修速度缓慢,大量坏机堆积,直至后期以“关闭工厂”为由要求乐视拉走返修机,否则限期处置。
观察者网查阅公开信息获悉,熊猫家电与成都熊猫之间在2021年12月-2022年4月的确曾因“产品生产者责任纠纷”发生诉讼关系,但最终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法院判处的赔偿金额是否为600余万元并未查实。可以肯定的是,根据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的三次判决文书,熊猫家电并未将这笔补偿款如约转交给乐视。
此外,熊猫家电2009年成立时注册资本3亿元,2021年增资至3.89亿元。乐视质疑称,若3.89亿元注册资本未足额到位,将损害所有债权人利益,需给出明确说法并交由司法机关核查。
按乐视测算,若中电熊猫家电注册资本足额到位,即便每年亏损3000万元,需连续亏损13年才会资不抵债;若按破产清算常见的200%资产负债率计算,年均亏损需达4863万元。
而天眼查信息显示,熊猫家电历次注册资本均为当天实缴。
截至目前,熊猫家电及其关联公司,均未就公开信内容及破产清算进展作出公开回应。此前在诉讼中,熊猫家电的核心抗辩理由集中于“屏幕系乐视指定”“维修费不真实”“取消订单存在损失”等,但均未被法院采信。
作为央企子公司,按照正常逻辑,熊猫家电诸如与兄弟公司或上级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关停工厂、自身更名、被兄弟公司申请破产等操作均需上级单位中电熊猫集团或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甚至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同意才能进行,且注册资本是否实缴,其直接控股单位熊猫集团最为清楚。
因此,观察者网通过多方渠道向中电熊猫集团求证,试图解开上述疑云,但截至发稿,未收到任何回应。
谜团2:关联交易是否必要、公允
如果注册资本均为实缴,熊猫家电的钱去哪了?这是个很容易想到的问题,答案想必也呼之欲出。
乐视猜测,企业可能涉嫌通过关联交易非法转移资产,而转移资产的猜测对象,其上市兄弟公司南京熊猫首当其冲,“因为只有它披露报表,关联交易有迹可循,其他关联对象的交易更多,只是无从查起。南京熊猫与熊猫家电是否存在频繁的关联交易,交易是否必要、交易价格是否公允,为何在欠下巨额债务的前提下仍优先给南京熊猫足额交付货款……都是值得怀疑的对象”。
观察者网查阅南京熊猫历年财报发现,熊猫家电虽不属于其合并范围,但在“临时公告未披露关联交易”一栏确实经常出现其身影,熊猫家电与南京熊猫之间长期保持互相提供劳务、互相采购商品等关系和交易,同时南京熊猫长期向熊猫家电出租厂房和提供商标使用权。
单项交易最多的时候是2019年,南京熊猫向熊猫家电出售了458.9万元商品;其次是2020年,前者接受后者提供的劳务约378.76万元。
粗略计算,仅2019年-2021年三年间,双方发生的关联交易金额就达到数千万元,2022年之后才急速下降。但未结算的应收款、计提的坏账损失金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要知道,2022年中期开始,熊猫家电已经到了关停工厂境地,财务方面理应捉襟见肘才对。
而巧合的是,2021年,其还向上市公司支付了价值502.48万元的“应收款项融资”。在会计准则中,“应收款项融资”通常为高信用等级的银行承兑汇票或已做无追索权保理的应收账款,由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可随时拿来变现。
另一方面,公开资料显示,上市公司南京熊猫的主营业务为智慧交通(自动闸机+售票机等系统)和电子制造服务(即通信设备、消费电子、电源产品等代工),而熊猫家电主要为电视品牌提供代工服务,从这方面来看,两家公司之间理应交集甚少。
除关联交易之外,两家企业高管也经常互相兼任。如上市公司非执行董事邓伟明(2010年-2024年),同期还担任熊猫家电总经理和熊猫集团副总经理等要职;再如上市公司非职工监事傅园园(2020年至今),同期担任熊猫家电监事会主席和股东方中电熊猫审计部主任等要职,足见两家兄弟公司之间过从甚密。
据此疑问,观察者网联络南京熊猫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与熊猫家电仅有极少数业务往来,除此之外并无关系,有问题请联系中电熊猫集团。
对于上述关联交易是否必要、价格是否公允等疑问,观察者网进一步通过邮件和财报披露的董秘办电话联络南京熊猫,邮件截至发稿未收到任何回应,电话则显示为“空号”。
眼见讨债无望,乐视表示,在多次向相关监管部门申诉和抗议无果之后,“早已不抱回收希望”,但希望中小民企维权困境能够引发更多关注。
有头部家电企业高管向观察者网表示,如今行业内卷导致大量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类似纠纷并不少见,因此这场纠纷绝不仅是两家企业的个案,更折射出中小民企与大型国企合作中的维权困境:当纠纷进入司法程序,即便法院判决民企胜诉,若对方执意通过“合法”途径逃避执行,民企仍难以避免“赢了官司拿不到钱”的尴尬局面。
同时,上述人士认为,类似事件也对企业商业信用提出警示——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品牌信用的积累非一日之功。若乐视的指控和质疑为真,最终将对整个产业生态的健康与活力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相关文章
(文/张志峰 编辑/周远方) 死去的记忆突然复活。 很难想象,贾跃亭事件8年之后,因背负巨额债务而低调度日的乐视网,再一次高调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起因...
2025-10-16 0
移动办公与移动金融正成为企业提升业务丰富度、强化执行效率的重要引擎。然而,“安全”始终是二者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核心命题。在信息安全技术持续发展的背景...
2025-10-16 0
当地时间10月15日由全球知名投资机构贝莱德牵头联合微软、xAI等科技巨头组成的投资财团发表声明计划以400亿美元收购数据中心运营商Aligned D...
2025-10-16 0
荷兰对闻泰科技的全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出手后,中方的反制很快到位,安世再无法得到中国出口的商品,这一举措对安世半导体的打击不小,它的欧美大客户都坐立难安...
2025-10-16 0
快科技10月16日消息,日前,有网友在Reddit论坛反馈称,自己的iPhone 17 Pro Max星语橙配色后盖出现褪色问题,变成了“玫瑰金”配色...
2025-10-16 0
从手机直连到汽车互联从无人机通信到户外直播当前一场空天地一体的通信革命正在悄然发生在这场技术变革中成都高新技术企业四川安迪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2025-10-16 0
朋友圈真没人发了吗?微信官方把数据拿出来看了,每天有七亿八千万人打开朋友圈,一千二百万人发内容,这数字三年都没变,你觉得冷清,是因为你刷到的都是不怎么...
2025-10-16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