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从人工智能视角,看未来新闻媒体——二〇二五媒体融合发展鄂尔多斯年会前瞻

排行榜 2025年10月12日 17:57 1 admin

“未来新闻媒体长什么样?”

当这一问题输入“DeepSeek”对话框,这一专注于大语言模型的人工智能助手即刻回复:未来的记者能够通过神经接口,直接采集包括气味、触感、情绪在内的现场感官数据,读者能感知新闻报道中的触觉、嗅觉;城市级的“AI”中枢能够实时生成预警报告,并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受众;网络谣言一键鉴伪并净化,新闻报道内容溯源清晰,并为用户提供基于新闻信息生成的决策参考……

人工智能描绘的未来图景看似遥不可及,但即将在2025媒体融合发展鄂尔多斯年会巡展的媒体融合技术,如全流程智能化生产、多感官交互的信息传达、区块链存证的传播链条等,应用效果已初见端倪。

2025媒体融合发展鄂尔多斯年会将于10月12日至14日举行,学界及业界人士将齐聚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围绕“数智时代的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主题深入交流探讨。

年会将举行媒体融合技术巡展,一览前沿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应用;各方还将围绕媒体融合的前沿探索沟通交流,对主流媒体如何通过技术赋能构建全新生态进行讨论;全国各地融媒体中心还将分享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案例,介绍前沿发展理念和融合路径模式……

参展商透露,此次展出的全流程智能化生产技术,能够实现新闻的自动生成与多模态转换,支持从文字稿到视频的智能衍生,“AI”审校系统可自动检测偏差,智能平台能优化采编流程,实现“策采编发”全链条“AI”协同。记者手中的人工智能录音笔能够自动整理录音、提取关键语句并生成初稿,记者仅需做创造性调整。人工智能无人机可组建自动采集团队,通过多模态感知技术实时采集灾害现场数据并生成报道。

参展商推出的“AI”平台能够自动适配不同终端的新闻视觉呈现,将同一事件生成适合电梯屏、车载“HUD”等不同场景的差异化版本。此外,视联网技术能根据用户位置,实时推送周边事件深度解读,实现突发事件等区域性预警。

此外,展出的“区块链存证”“多模态鉴伪”等技术能检测伪造内容,验证信源真实性;边缘云渲染技术等绿色应用能够降低新闻制作的能耗,提升采编发效率,降低跨媒体转化成本。

如今,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浪潮正深刻重塑传媒生态。虚拟数字人、“AI”手语主播、“VR/AR”沉浸式新闻……这些曾经的前沿概念,如今已逐步走进日常报道,为用户带来更直观、更具吸引力的信息获取体验。

一只衔着铁锹的“飞燕”,飞越黑白的库布其沙漠长图,翅膀所及之处沙漠尽显绿意盎然,随风摆动的植物显出勃勃生机。鄂尔多斯融媒体中心近期推出的这一作品,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将库布其沙漠的生态治理过程生动、直观呈现。

通过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算法在用户画像分析、内容智能匹配中发挥重要作用。天津市河西区融媒体中心通过构建“融媒体智慧中枢”,整合用户行为数据,精准描绘用户画像,使传播决策从经验主导转向数据驱动。该融媒体中心在社交媒体平台重点推出《在西岸遇见》《哪吒带您逛天津》等系列报道作品,有效触达年轻群体。

在直播领域,贵州省仁怀市融媒体中心探索“直播+”模式,在白酒电商大赛、拳王争霸赛、普法课堂等活动中,运用无人机航拍、多机位切换、实时弹幕互动等技术,打造强互动、沉浸式的传播场景,单场直播观看量最高突破500万人次。

相关与会专家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技术要素是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加速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加速应用,成为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重要引擎,加快了主流媒体组织架构和生产流程变革。

在传播分发领域,“AI”算法不断深度优化全媒体报道流程,实现分众传播和精准分发。广西博白县融媒体中心以“云采App”系统为核心,重构了“策、采、编、发、评”流程,实现了新闻产品移动化生产、跨平台一键分发。“云采App”系统向下打通了全县28个乡镇和上百个单位通讯员网络,形成了“8+28+N”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将触角延伸至基层“最后一米”。

未来,“AI”将助力构建更加智慧化、生态化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山西朔州市融媒体中心通过“AI”技术打通中央、省、市、县四级媒体平台,实现资源的高效流转和协同生产。据介绍,“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融通模式将随着“AI”技术深度应用进一步扩展,形成全域覆盖、全程响应的智慧媒体网络。

“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模式正在不断智能化升级。呼和浩特“青橙融媒”通过建设生成式人工智能媒体融合实验室,推出数智人、VR数字场馆等项目,拓展多元化经营,探索出“产业反哺事业”的新路径。2024年“青橙融媒”整体营收达6864万元,约是以前的6倍。人工智能帮助媒体更精准地把握用户需求,提供更个性化的政务服务和更智能的电商体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融媒生态。

业界分析,人工智能将推动记者向“策展人”角色转型。新闻采集端的基础工作将由“AI”进行处理,从海量信息中筛选、整合、解读,使记者专注于创造性、思想性工作,为读者提供更有价值的新闻报道。未来,“人机协同”将成为主流模式,记者和编辑的核心价值将更多体现在深度调查、观点阐释、价值判断和情感连接方面。

人工智能将会使媒体更加多元、深入地参与社会化服务和社会治理。贵州省仁怀市融媒体中心通过“直播+政务”模式,以人工智能技术将普法教育多元呈现,校园单场直播吸引超过7万师生参与互动。这种沉浸式、互动式的传播,极大地提升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覆盖面。

眼下,人工智能正深刻影响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AI”等前沿技术与媒体深度融合进程不断加快。与会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表示,当前主流媒体积极推进内容生产、传播体系、运营模式等方面变革创新,在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正加速迈向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新篇章。(记者 贺书琛)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