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运营商云业务的动能转换由通算向智算转型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30日 17:13 0 aa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如今,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业务已成为我国电信运营商收入增长的主要引擎,是运营商推动数字化转型、培育新增长动能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国运营商有别于欧美运营商的标志性业务,受到了全球电信行业的广泛关注,成为电信行业转型突破的希望所在。

2025年上半年云业务增速显著下滑

然而,8月中下旬三大运营商陆续公布的2025年中期财报却显示,其云业务收入增速普遍出现了明显下滑,不免为这一前景蒙上了一丝阴影。

从运营商财报中可以发现,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云业务收入增速均已低于5%,中国移动虽仍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但其增速也较上一年度出现了显著下降。2021—2025年上半年运营商云业务收入增速如图1所示。

运营商云业务的动能转换由通算向智算转型

图1 2021—2025年上半年运营商云业务收入增速

与此同时,中国公有云市场的 “领头羊”阿里云同比收入增长高达21.8%。这使电信运营商与头部互联网企业之间,在过去几年本已逐渐缩小的云计算业务差距又进一步拉大,也让人不禁心生疑问,运营商的云业务还能否继续扮演增长引擎的重要角色?

运营商云业务的新旧动能转换

面对云业务增速下滑,运营商高管已经给出了各自的解读,如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业绩说明会上指出云业务面临新型业务培育尚需时间、宏观经济影响、有效需求不足等挑战;中国电信柯瑞文董事长则表示,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天翼云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多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导致了目前运营商云业务的增速下滑。

一方面,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运营商云业务的收入基数已经成倍增加,三大运营商今年上半年的云业务收入均已超过或非常接近其2022年全年的云业务收入。在收入基数迅速扩大的情况下,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存在巨大挑战。

另一方面,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如杨杰指出的,电信运营商普遍面临“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有效需求不足”的挑战。由于传统的业务关系和品牌影响力,各级政府机构和大中型国有企业一直是电信运营商云业务的重要用户,贡献了相当比例的业务收入。受宏观经济及政策影响,这部分用户在云计算及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投入较前几年更为谨慎,必然对运营商云业务的增速产生影响。宏观经济的变化也影响了运营商的应收账款情况,三大运营商财报中均体现了应收账款的上升。作为应对之策,运营商更加注重合同质量、利润和现金流,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运营商云业务收入的增速。

然而,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在同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阿里云却实现了超过20%的收入增长,这体现了云计算业务在从通算向智算转换阶段呈现出的新特征。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市场重心已完全转向智算,智算需求快速扩大。相比阿里云等互联网平台企业,电信运营商无论在自身技术能力、智算资源投入,还是生态系统建设方面均存在一定不足,在这样的动能转换阶段很容易被头部企业拉开差距。

同时,人工智能业务的新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营商云业务的发展。由于数据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确保数据安全,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往往更加倾向私有化部署而不是利用云平台,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以政府和国有企业为主要用户的运营商云业务的增长。

由此可见,运营商的云业务既面临着基数扩大、传统用户需求收缩等挑战,也需要应对通算向智算快速转换的挑战。为保持云业务的发展动能,运营商应从多方面发力,采取综合措施构建自身云业务的长期竞争力。

持续投入是实现动能转换的基础

在阿里巴巴集团2026财年第一季度分析师电话会上,阿里巴巴CEO吴泳铭披露,过去4个季度,阿里巴巴已经在AI基础设施建设以及AI产品研发上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2025年初,阿里巴巴就宣布在2025—2027年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与此同时,AI主权日益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获得了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在追求和保障AI主权的浪潮中,各国主要运营商纷纷承担起建设本土AI基础设施的重任,无论是法国电信、德国电信、瑞士电信,还是挪威电信,都积极建设AI智算中心,构建本土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可见,国内外运营商都在持续加大智算基础设施投入。2025年国内三大运营商均提升了算力投资,其中中国移动的全年投资额预计将达373亿元,占其总资本开支的25%,创下历史新高。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算力投资也都有较大幅度上升,甚至提出了“算力预算不设上限”的口号。持续的投入必将使电信运营商在智算市场保持竞争力,但我们也必须看到,电信运营商的整体投入规模仍然落后于头部云企业,为了维持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应不断提升投资效率,最大化投资效用。

除基础设施投资之外,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和培育产业生态也是电信运营商云业务实现动能转换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中国运营商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但与国内外的超大规模平台企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2024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评分表》显示,我国电信运营商的研发投入和强度不仅远落后于国际领先企业,即使与国内头部企业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当然,电信运营商作为重资产的网络建设者,其业务属性必然会限制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全球电信运营商也鲜有研发投入强度超过5%的案例。但为了在云和数字化转型市场上保持长久的竞争力,全面提升技术能力又是电信运营必须跨越的门槛。

面对这样的结构性矛盾,运营商尽可能利用自身产业影响力,与合作伙伴一起以“产业生态组团”的方式提升面对超大规模平台企业的竞争力。同时,适当、精准的投资并购也是快速提升技术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部分领先的国际运营商已经开始在这些领域进行探索实践,国内运营商作为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的链长,应有更多责任与机会孵化培育产业生态,实现与产业伙伴的合作共赢。

发挥优势,拓展市场空间

在构建产业生态的过程中,运营商 可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推动云网融合,为自己的业务发展创造新的空间。2025年5月,三大运营商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启动的“算力互联网试验网”,是推动云网融合发展的重要探索,有望建成高性能、弹性跨域的算力中心网络,实现算力智能感知、实时发现、随需获取。尤其是随着具身智能产业的发展,动态的分布式算力资源将成为沟通数字空间与物理世界的重要纽带。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就曾指出,“分布式算力是未来机器人行业非常重要的领域”,而分布式算力基础设施的构建就离不开云网的深度融合。

数据的安全与可靠在AI时代愈发重要,而电信运营商凭借维护超大规模网络基础设施安全可靠运营的经验与技术积累,有望在AI与云的数据安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信网络与数据安全相关的业务收入实现18.2%的增长,展现了这一领域的巨大潜力。

除了传统的政企市场,运营商也不能忽视智算能力在消费者市场的机会。消费者市场至今仍是电信运营商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海外运营商的尝试已表明,智能个人助理等AI应用能够有效增强消费者黏性,促进运营商消费者业务的发展。而消费者AI应用的普及发展也能提升运营商算力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网络与算力两类资源以及to C和to B两类市场的融合发展。

随着国内企业加速出海,国际市场有望成为电信运营商云业务发展的机遇。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三大运营商的国际业务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其中中国电信的云业务在海外市场的收入同比增长62%,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持续的基础设施与研发投入以及积极扩展市场空间,电信运营商的云业务能够度过增长不足阶段,实现动能转换,成为驱动运营商数字化转型,乃至保障社会经济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