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全国技能大赛闪耀郑州航空港:赛与城的“双向奔赴”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24日 20:18 0 admin

来源:环球网

9月19日至23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河南郑州航空港区举行。首次落户中部地区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吸引了全国35个代表团的3420名选手参赛。

全国技能大赛闪耀郑州航空港:赛与城的“双向奔赴”

图为全国技能大赛比赛现场。

大赛以“技能照亮前程”为主题,106个赛项覆盖智能制造、数字技术、新能源等前沿技术领域,其中先进制造赛项占比超过50%。这一数字折射出中国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也照见了郑州航空港区作为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的产业升级路径。

大赛规模与特色:前沿技术赛项占比超50%

全国技能大赛作为国内技能领域的最高赛事,本届共设置106个竞赛项目,包括66个世界技能大赛选拔项目和40个国赛精选项目。参赛的3420名选手平均年龄仅24岁,年轻选手成为主体。

与往届相比,本届大赛最显著的特点是前沿技术赛项占比超过一半。从人工智能工程技术、工业互联网工程到集成电路工程技术,赛项设置紧密对接科技变革与产业发展趋势。

在智能制造工程技术赛场,选手们需要综合运用电气、机械、网络等多方面知识,完成从原材料出库到传输装配入库的全流程自动化产线操作。人工智能工程技术赛项则要求选手综合运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知识。

大赛还首次设置了乡村振兴专项赛项,直接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此同时,养老护理、育婴、劳动关系协调师等社会服务类赛项,反映出技能人才培养正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赛项设置背后的产业变革: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

本届大赛赛项设置的变化,清晰映射出我国产业结构的变革方向。传统技能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正重塑职业技能的内涵与外延。

在数字孪生技术赛场,选手们精准构建模型实现虚实数据同步;在无人机驾驶(植保)赛场,选手们手动操控无人机划出优美弧线。这些赛项折射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的趋势。

“随着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职业技能的边界持续拓宽,人才评价方式也更加多元。”一位大赛裁判表示。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赛场内,也体现在赛场外各省展示的硬核科技成果中。

北京展区的“天工”人形机器人、河南展区的轨道交通模拟驾驶系统、重庆展区的芯片制造和精密仪器,这些展示无一不彰显着各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成果。

高学历人才踊跃参赛也是本届大赛一大亮点。所有参赛选手中,有博士13人、硕士286人、本科843人,占比33%,高学历选手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等前沿技术技能领域。这印证了技术技能融合发展的大趋势。

郑州航空港区的产业集聚:技能人才“强磁场”效应

郑州航空港区作为我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经过12年发展,已形成显著的产业集聚效应。

全国技能大赛闪耀郑州航空港:赛与城的“双向奔赴”

富士康园区。

比亚迪、富士康、超聚变等头部先进制造业企业在此布局。郑州比亚迪实现了每50秒下线1台新能源整车,每3秒生产一支动力电池电芯的速度,集聚了上下游100多家企业。

富士康郑州厂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超聚变则致力于打造算力赛道上的“中原明珠”。以这些企业为头雁,郑州航空港区正形成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产业集聚创造大量技能人才需求。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群链主企业,不仅自身吸纳大量就业,还带动周边产业链企业快速集聚。富士康需要大量机构开发工程师等专业技能人才;超聚变面向2026届在校大学生招聘AI算法及算子开发工程师等技术岗位。

这种产业基础为技能大赛提供了落地土壤,也为参赛选手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全国技能大赛闪耀郑州航空港:赛与城的“双向奔赴”

兴瑞产业园。

大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赛与城的“双向奔赴”

全国技能大赛的举办,对郑州航空港区乃至整个河南的经济发展产生多重积极效应。技能大赛与区域产业发展正在形成良性互动。

一方面,大赛展示了河南推动技能人才建设的成果。通过“赛、展、演、会”集成模式,尤其是“绝技绝活”展演和技能培训体验活动区的设置,公众得以近距离感受技能价值。

另一方面,大赛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随着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技能人才缺口日益凸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已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人才缺口依然较大。

郑州航空港区正积极应对这一挑战。该区目标是成为“国际创新人才中心”和“国际创业之都”,通过构建“1+6+N+1”政策支撑体系,已吸引青年人才近11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达13.6万人。

世界级的产业需要世界级的技能人才。随着大赛落幕,技能之光将继续照亮这座航空新城的崛起之路。郑州航空港区已明确了目标:打造中部先进制造业中心、打造全国技能人才高地。

技能人才与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正在这里加速形成。当技能精英们返回各地,他们带走的不仅是奖牌和荣誉,更有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火种。这些火种将在更多地方燃起,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观察员 董非)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