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营收暴增!CIS三巨头半年报亮眼,国产厂商如何追近索尼三星?

今日新闻 2025年09月22日 00:24 0 aa

2025年上半年刚过,国内CIS圈就出了件大事,豪威、思特威、格科这三家巨头陆续晒出半年报,营收和净利润都往上走,势头看着特别猛。

很多人好奇,明明之前半导体行业还起起落落,怎么这几家CIS厂商能这么稳?它们持续增长的奥秘宛如深藏的宝藏,究竟隐匿于何处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营收暴增!CIS三巨头半年报亮眼,国产厂商如何追近索尼三星?

汽车、安防这些领域,成了CIS增长的“发动机”

要说CIS上半年卖得好,最核心的原因还是下游需求给劲,尤其是汽车电子这块。

现在路上跑的L2+级自动驾驶车型越来越多,以前一辆车也就装2、3个摄像头,现在直接涨到8到12个,高清前视、环视、舱内监控,哪都得用CIS。

豪威在车规CIS这块表现挺突出,半年营收不少,增长也很可观。

营收暴增!CIS三巨头半年报亮眼,国产厂商如何追近索尼三星?

车规CIS可不是随便做的,认证周期得两三年,现在的业绩其实是2022、2023年攒下的项目,这意味着未来两年这块业务大概率还能接着涨。

思特威更猛,车规CIS的增速直接翻倍,能在细分车型供应链里撕开口子,这后发优势算是打出来了。

讲完汽车,再看安防监控,现在安防早不是“能看见就行”了,得“看得清”还得“看得懂”。

营收暴增!CIS三巨头半年报亮眼,国产厂商如何追近索尼三星?

4K、8K高清摄像头成了主流,CIS像素也得跟着从200万往500万、800万提,AI分析还要求传感器更省电、帧率更高。

思特威上半年安防收入达15.5亿,采用SmartFSI技术的产品占比超六成。该技术可将智能功能集成于传感器,极大减轻后端处理器负担,高度契合当下安防需求。

豪威安防收入没那么高,但在星光级夜视、宽动态这些高端场景里,市占率一直在涨,能看出来安防CIS市场也分高低端,各有各的玩法。

营收暴增!CIS三巨头半年报亮眼,国产厂商如何追近索尼三星?

本来以为消费电子也就那样了,没想到运动相机、AI眼镜这些小设备还能给CIS带来新活力。

当下,运动相机备受户外爱好者青睐。数据显示,其市场前景颇为可观,在未来几年内,市场规模预计将显著增长,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新兴领域,豪威的收入实现显著增长,直接翻了两倍有余。其中,全景相机与智能眼镜功不可没,成为推动其收入攀升的重要力量。

AI眼镜要小、要省电,机器视觉在工厂、物流里用得越来越多,这些都得靠CIS,算是打开了新销路。

营收暴增!CIS三巨头半年报亮眼,国产厂商如何追近索尼三星?

三巨头各有“绝活”,半年报里藏着不一样的亮点

需求端给劲是一方面,这三家巨头各自的打法也很关键,半年报里能看出明显的差异化。

先看豪威,半年营收139亿多,净利润20亿,尤其是净利润增速快赶上营收的三倍了,它的业务铺得比较开,除了核心的图像传感器,还有显示、模拟解决方案。

图像传感器半年卖了104亿,占了总营收七成多,汽车和新兴领域的增长刚好补上了手机端的小下滑。

营收暴增!CIS三巨头半年报亮眼,国产厂商如何追近索尼三星?

模拟解决方案也不错,半年收了7亿多,里面车载模拟芯片涨得最凶,快一半了,豪威这多元化路子走得挺聪明,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哪边都能扛事儿,抗风险能力自然强。

思特威的增速是三家里最亮眼的,营收37亿多,净利润快4亿,净利润增速直接飙到164%,它靠的是“安防+手机+汽车”三驾马车一起跑。

手机CIS是它的主力,半年卖了24亿多,占了总营收近六成,还靠高分辨率和光学防抖技术抢了不少市场份额,全球排名稳住了第四。

汽车电子更猛,半年收了8.9亿,占比从去年的15%涨到20%,智能驾驶摄像头需求一上来,它就跟着吃到了红利。

营收暴增!CIS三巨头半年报亮眼,国产厂商如何追近索尼三星?

格科虽然是预计营收,但也挺可观,34亿到38亿之间,增长也在两成以上。

它这半年主要靠高像素产品突围,1300万及以上像素的产品收入超10亿,占了手机CIS业务的四成多,3200万及以上像素的出货量也破了4000万颗。

之前总觉得格科偏中低端,现在能在高像素领域站稳脚,说明它的单芯片集成技术确实得到了市场认可。

此外,其业务向非手机领域拓展。AI眼镜中500万像素CIS已实现量产,车规产品也在调试阶段。如此布局,似已觅得新的业务增长点,前景可期。

营收暴增!CIS三巨头半年报亮眼,国产厂商如何追近索尼三星?

国产CIS厂商越来越强,正在拉近和国际巨头的距离

聊完三家的具体表现,咱们再看看整个行业的情况,以前提起CIS,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索尼、三星,这两家靠技术和规模一直占着大头。

但现在不一样了,豪威、思特威、格科这三家加起来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超过四分之一,尤其是在汽车、安防这些细分领域,国产厂商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CIS行业对技术与资本要求颇高,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受限于资源与能力,往往难以在其中游刃有余地开展业务,突围困难。

营收暴增!CIS三巨头半年报亮眼,国产厂商如何追近索尼三星?

国产厂商能起来,一是舍得砸研发,半年里豪威、思特威、格科的研发投入都不少,高动态范围、近红外这些核心技术都有突破,二是国内产业链给劲,中芯国际、长电科技这些企业能提供晶圆代工和封装测试支持,不用全依赖国外,成本和效率都有优势。

现在CIS的竞争早就不是比谁的像素高了,而是要跟具体场景结合,建生态,比如汽车CIS得跟车企、Tier1深度合作,安防CIS得跟算法、后端设备配合。

国产厂商懂国内市场的需求,能快速调整产品,比如豪威跟车企合作定制传感器,思特威给安防厂商做端到端方案,这种“场景定义技术”的玩法,其实比单纯拼参数更有用。

营收暴增!CIS三巨头半年报亮眼,国产厂商如何追近索尼三星?

CIS三巨头的增长不是偶然,需求端有汽车、安防、新兴应用撑着,厂商自身有差异化打法,再加上国内产业链的支持,这密码算是找着了。

毫无疑问,未来智能驾驶、AIoT这些领域还会给CIS带来更多机会,国产厂商要是能接着保持这股势头,说不定能在国际上抢更多地盘,让中国CIS更有话语权。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