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AI大潮来了,为何有的企业一飞冲天,有的却被拍在沙滩上?

排行榜 2025年09月21日 19:06 0 aa

2021年,写AI文案的Jasper一度风头无两,年入4000万美元,资本追捧,似乎预示着AI赛道又一个风口。但转眼仅一年多后,ChatGPT横空出世,Jasper流量在短短一个月骤降40%,半年后裁员、转型,昔日明星迅速黯淡。对比之下,同样积极拥抱AI的Notion,不仅没有被AI浪潮冲垮,反而逆势爆发,用户数从3000万暴涨到1亿。为什么同样是站在AI浪尖,结局却天差地别?

人机交互范式升级,AI重塑产品想象力

AI并不是单纯地“加点智能”就能改变一切。回看过去,人机交互每一次的范式跃迁,都让用户体验和产品形态彻底变样。从命令行到鼠标图形界面,再到移动互联网的触控,多模态交互让沟通更自然,学习门槛更低。

到了AI时代,交互变得极为简单——只需对话,表达无限丰富,门槛近乎为零。AI时代的信息带宽、易用性、表达力,比以往任何一次技术升级都更彻底。

AI大潮来了,为何有的企业一飞冲天,有的却被拍在沙滩上?

或许有人会说,AI不过是工具,关键还得看需求。但从另一个角度看,需求本身在不断被重塑。获取信息这件事,早年靠BBS、门户网站,到后来是短视频、头条,每一次技术升级,都让同一需求变出新“壳”。AI带来的带宽和交互能力的质变,意味着每一个老需求都有被重新发明的机会。

靠模型吃饭,还是用AI放大业务价值?

Jasper的失利并非偶然。它的商业模式几乎全靠底层模型,壁垒极低,一旦有更强大的同类模型出现,原有优势顷刻瓦解。

Notion的做法则完全不同:AI只是助推器,核心业务依然是高效的文档协作。数据显示,Notion在2023年营收暴涨至2.5亿美元,AI升级反而带来新一轮增长。AI不是主角,而是让已有业务能力“如虎添翼”。

AI大潮来了,为何有的企业一飞冲天,有的却被拍在沙滩上?

AI模型只是底层工具,只有把行业know-how和数据沉淀进业务,才能形成真正的护城河。AI驱动的增长,不是简单地“嫁接”,而是要深入理解AI的逻辑,把自己的经验和能力结构化嵌入其中。

AI重构商业范式,超级个体和组织形态在裂变

AI不仅重塑产品,更在悄然改变企业的运作逻辑。原本技能的高墙,如今被AI“外骨骼”逐渐打破。一个普通人借助AI,也能做出过去专家才能完成的工作。超级个体崛起,对组织形态提出了新挑战。小团队、高效率、极强创造力的“AI原生公司”,正成为新商业生态的代表。

全球AI应用迭代速度远超想象。据A16Z统计,2024年3月至8月的AI应用榜单有30%是新面孔,8月至2025年3月更达到40%。

AI大潮来了,为何有的企业一飞冲天,有的却被拍在沙滩上?

在法律行业,OpenAI投资的Harvey公司用AI处理标准化法律事务,2024年收入达5200万美元。医疗领域,Hocritic AI推出AI Agent应用商店,估值16亿美元;老牌公司Tempus借AI转型,拓展到个人健康管理。

汽车行业,AI已经渗透到智能座舱、销售质检等环节,效率提升数十倍。消费领域,AI让投放、选品、标签管理更智能,运营效率成倍增长。

方法论:企业如何真正做好AI落地?

“懂了很多道理,却依然做不好AI落地”,这是不少企业的真实写照。许多企业主误以为“喂给AI足够多数据”就能无敌,实际上,数据质量远比数量重要。

企业AI战略的关键,在于三层能力:基座模型(通用智力),微调(行业经验),Prompt工程(任务级知识)。只有把自身业务、行业经验通过微调和Prompt固化,才能形成AI“飞轮”。

AI大潮来了,为何有的企业一飞冲天,有的却被拍在沙滩上?

数字化基础薄弱、场景选择错误,都是AI落地的拦路虎。AI不是灵丹妙药,而是现代医疗方案,“先诊断,再开药”。企业必须根据自身业务特点量身定制AI战略,从基座模型选择、组织配置、数据资产重新定义,到业务场景再思考,每一步都不能盲目跟风。

AI能否取代一切?护城河还存在吗?

或许有人认为,AI到来,所有行业都会被颠覆,护城河不再可靠。从另一个角度看,AI的确在重塑竞争优势。比如,AI取代传统法律咨询、广告创作、数据分析,原有壁垒瞬间崩塌。但这并不意味着“护城河”彻底消失,而是要求企业不断调整、升级自己的壁垒,把数据、流程、know-how沉淀为新的核心能力。

AI浪潮下,企业的命运分野并非偶然。真正能活下来的,是那些敢于变革、善于利用AI放大自身价值的企业。未来,谁能把握好AI的底层逻辑,把know-how和数据转化为新竞争壁垒,谁就有机会在这场“技术大迁徙”中站稳脚跟。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