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中美科技差距对比,半导体卡脖子,医药难破困局,谁能笑到最后?

抖音热门 2025年09月21日 14:23 0 aa
中美科技差距对比,半导体卡脖子,医药难破困局,谁能笑到最后?

文/红墨

编辑/世界

2025 年开年,科技圈那叫一个热闹,DeepSeek、“语数” 机器人火得一塌糊涂,咱们中国科技产业一下子成了全球焦点。

拿实际发展来说,这两年中国科技进步那叫一个快,大疆的无人机技术在全球都排得上号。

“语数” 系列人形机器人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美国的差距肉眼可见地在缩小,有些地方甚至已经反超了。

那问题来了,现在中美科技产业到底是啥格局呢?接下来,咱们就结合 2025 年开年的情况,从五个核心科技领域好好对比分析分析。

中美科技差距对比,半导体卡脖子,医药难破困局,谁能笑到最后?

整体来看,目前中美科技竞争呈现出 “局部领先、整体追赶” 的态势。

在新能源领域,中国优势明显,光伏、风电等设备及核心技术出口规模全球第一。

但在半导体、医药这些技术密集型领域,和美国比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还得加把劲突破核心技术瓶颈。

中美科技差距对比,半导体卡脖子,医药难破困局,谁能笑到最后?

新能源领域:中国一马当先

在新能源这条赛道上,中国那可是遥遥领先。不管是技术,还是政策支持和资本投入,都构建起了稳固的产业壁垒。

一般来说,科技领域的研发投入有个 “十年周期效应”,过去 10 到 20 年投的钱、积累的技术,决定了当下的产业格局,而现在投的钱,又会影响未来十年的竞争态势。

虽说中国新能源产业已经挺成熟了,但近 3 到 4 年,资本投入还是比美国多。

2024 年,中国新能源领域一级市场融资金额达到 214 亿美元,美国才 163 亿美元。

中美科技差距对比,半导体卡脖子,医药难破困局,谁能笑到最后?

二级市场资本开支方面,2021 年到 2023 年,A 股电气设备板块(主要就是新能源产业链)累计资本开支 333 亿美元,美股同板块才 76 亿美元。

再看看细分领域,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球总产量 60% 以上,风电核心产品全球市场份额超 60%,光伏全产业链产品全球占比更是高达 85%。

从实际应用成果来说,中国在光伏、风电领域的发电量,2016 年就反超美国了,之后差距越来越大,2022 年发电量都快是美国的两倍了,这优势简直不要太明显。

中美科技差距对比,半导体卡脖子,医药难破困局,谁能笑到最后?

AI 领域:中美各有千秋,中国奋起直追

中美在 AI 产业的发展路径上,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美国靠着成熟的技术体系和商业生态,在全球 AI 产业链的高价值环节,像核心芯片、传感器这些底层硬件领域,优势特别突出。

中国呢,则更注重 “实用性落地”,把 AI 软硬件技术和具体应用场景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 “场景驱动” 的独特发展模式。

中美科技差距对比,半导体卡脖子,医药难破困局,谁能笑到最后?

从产业基础指标来看,中国目前还在追赶阶段,不过,未来的竞争格局,就看现在的投入力度了。

中国正加速国产芯片替代,但整体来讲,中国 AI 产业发展水平比美国落后 3 到 5 年。

除了少数头部企业实现了技术突破,国内大多数 AI 企业还在摸索商业化收入模式,还处在 “技术研发 — 场景验证” 的探索阶段。

中美科技差距对比,半导体卡脖子,医药难破困局,谁能笑到最后?

但也有好消息,中信里昂中国科技研究主管张钦锐,在 2025 年 9 月 9 日的记者会上提到,中国 AI 发展与美国的技术差距已从此前的一年以上缩短至大约 3 个月。

他觉得,美国在高性能计算芯片和某些 AI 模型方面领先,但中国在开源模型发展上表现出色,而且中国庞大的工程师人才储备,让 AI 模型的迭代速度比美国还快。

中美科技差距对比,半导体卡脖子,医药难破困局,谁能笑到最后?

半导体领域:中国加大投入,核心技术仍需突破

半导体可是 AI 等前沿产业的上游核心,科技含量超高,也是中美科技竞争的关键 “卡脖子” 领域。

这几年,贸易摩擦不断,美国一直紧紧攥着半导体核心技术,想用技术封锁拦住中国产业升级的脚步,这也是它发起关税战的一个重要原因。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半导体产业一直在加快自主研发的速度,资本投入也大幅增加。

2024 年,中国半导体领域一级市场融资额达到 387 亿美元,美国才 164 亿美元。

中美科技差距对比,半导体卡脖子,医药难破困局,谁能笑到最后?

技术研发也有了积极进展,2024 年中国半导体领域 PCT 专利年申请量 2920 件,美国才 1501 件。

不过,从核心技术突破和实际产能来看,中国半导体产业挑战还不少,关键技术环节,还没实现自主可控。

外部技术限制还在升级,产业链安全也受到威胁,所以短期内,要全面追平美国,难度还是挺大的。

中美科技差距对比,半导体卡脖子,医药难破困局,谁能笑到最后?

就拿 2025 年 1 月 7 日开幕的 CES 2025 国际消费电子展来说,在芯片领域,还是美国芯片厂商唱主角。

英伟达、AMD、高通、英特尔等全球芯片巨头纷纷亮相,而中国相关行业龙头却集体缺席。

英伟达发布的 50 系列 GPU,旗舰产品 5090 性能是上代旗舰产品的 2 倍,英特尔的 1.8 纳米芯片也将在 2025 年下半年量产。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半导体产业在核心技术上,和美国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中美科技差距对比,半导体卡脖子,医药难破困局,谁能笑到最后?

医药领域:中国研发规模扩张,转化效率待提高

在医药生物领域,中美整体实力还是有明显差距,主要体现在研发投入规模和成果转化效率上。

从资本投入看,2024 年美国医药生物领域一级市场融资规模 206 亿美元,中国只有 70 亿美元。

二级市场资本开支方面,2023 年美股医疗保健板块资本开支 719 亿美元,A 股同板块才 201 亿美元。

不过,中国医药研发能力提升得很快,和美国的差距在慢慢缩小。

中美科技差距对比,半导体卡脖子,医药难破困局,谁能笑到最后?

从在研药物数量来看,2019 年美国在研药物数量 9140 个,中国 2033 个,到 2024 年,美国增加到 11200 个,中国更是实现了三倍增长,达到 6098 个。

研发投入的全球占比也能说明问题,2019 年中国医药研发投入占全球 7%,2024 年就提升到 16% 了,同期美国研发投入全球占比从 46% 降到 39%。

但咱也得承认,中国医药研发的 “转化率短板” 还是很突出,目前国内医药研发成功率只有 5.6%,美国却高达 21.6%。

这差距说明,中国在医药基础研究、临床试验体系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医药生物领域的竞争,注定是一场持久战。

中美科技差距对比,半导体卡脖子,医药难破困局,谁能笑到最后?

航空航天领域:军用民用各有差异

中美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竞争,呈现出 “军用各有优势、民用差距明显” 的特点。

美国在商业航天领域那是独占鳌头,马斯克的 SpaceX 几乎垄断了全球商业发射市场。

它的 “猎鹰重型” 火箭超厉害,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 64 吨,还能完全回收复用,靠着低成本、高效率,发射次数全球第一。

中国航空航天产业也在奋起直追,2024 年研发投入超过美国,全年发射次数 68 次,排全球第二。

中美科技差距对比,半导体卡脖子,医药难破困局,谁能笑到最后?

不过,在核心运载能力上,和美国还是有差距,中国 “长征五号” 近地轨道运载能力 25 吨,和 “猎鹰重型” 比起来,还有不小的进步空间。

细分赛道来看,军用领域,中国歼 - 20、运 - 20、直 - 20 等新型装备大规模列装,作战性能和体系化建设成果显著。

美国呢,因为战斗机老旧、维护不到位等原因,这几年事故率有点高。

中美科技差距对比,半导体卡脖子,医药难破困局,谁能笑到最后?

民用领域,美国波音公司长期称霸全球民航市场,而中国自主研发的 C919 大型客机虽然已经完成适航认证,投入商业运营了,但国产化率只有 60%。

中美科技竞争,就像是一场激烈的马拉松比赛,美国是 “老牌选手”,靠着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跑在前面。

中国是 “后起之秀”,借助政策支持、庞大市场和资本投入,努力赶超。

科技领域的超越,得有长期战略定力,在这场没有终点的全球科技竞赛里,你觉得中国下一个能超越美国的领域会是哪个呢?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