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华为的规模之战,用集团之力暴打英伟达,芯片大手反卡老美脖子

抖音热门 2025年09月19日 21:53 0 aa
华为的规模之战,用集团之力暴打英伟达,芯片大手反卡老美脖子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9月18日,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启动,核心就一件事:构建由数万张芯片卡组成的「超节点」算力集群。

什么意思呢?就是当单颗芯片的物理性能被锁死,那就堆量,用系统级创新来构建以量取胜。

华为的规模之战,用集团之力暴打英伟达,芯片大手反卡老美脖子

2023年,华为就已经宣布要走集群路线了


华为的规模之战,用集团之力暴打英伟达,芯片大手反卡老美脖子

2025年,这条路算是走通了

具体来说,SuperPoD超节点直接塞上15488张昇腾卡,带宽达16PB/s,能做到英伟达同期的近7倍。华为推出自研互联协议灵衢,还打破英伟达CPU调度中心化架构,实现NPU、DPU全对等互联。

单芯落后,系统破局

英伟达在特朗普的压力下不给我们芯片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吧?

英伟达特供中国市场的H20芯片性能缩水80%,但就这,最后也卡住了,美国政府于2025年4月正式通知英伟达,要求对华出口H20芯片需单独申请许可证。

黄仁勋之前来中国走了一圈,话说的很漂亮,但没办法,还是见不到芯片。

华为的规模之战,用集团之力暴打英伟达,芯片大手反卡老美脖子

那没有先进制程的芯片咋办呢?

英伟达芯片说禁运就禁运,台积电工艺说断供就断供,那就只有自己想办法。

用规模换性能,用联接补算力。

我看有人说,华为做的就是把很多芯片绑在一起,大力出奇迹。

但这大力出奇迹,其实也讲究技巧。

在构架上,你要重构。华为采用UB-Mesh递归直连拓扑,以64卡为单元无限扩展,算力随规模线性增长。而英伟达传统架构在超千卡时通信效率骤降,被迫放弃256卡以上尝试。

在内存上,你还是要重来。华为自研低成本HBM,突破内存墙,通过以存强算策略缓解数据搬运瓶颈,让多模态模型Qwen视频处理效率翻倍。

在生态上,还是要重起炉灶。华为同步推进CANN算子库、MindSpore框架,构建软硬协同生态。

总归,这不是简单的集中力量办大事,里面科技含量是真不少。

而且说实话,也就中国企业能这样曲线救产业,其他国家还真拿不出这么大力气去做研发。

华为的规模之战,用集团之力暴打英伟达,芯片大手反卡老美脖子


国产芯片产业链

虽然放在台面上的是华为,但之所以能做出万卡集群,那是整个产业链的功劳。

制造端,你不能太有代差。

中芯国际等代工厂已承接昇腾950/960订单,14nm工艺优化叠加chiplet技术,使国产制程能做到等效7nm的性能。

大家还记得前段时间寒武纪的爆火么?其实就是国内自行采购带来的势能,我看已经有券商给报告了,说昇腾出货量激增将带动国产先进制程产能扩张30%。

设计端,整体思路都要变。

之前行业都是单芯崇拜的,咱们聊起来就是芯片能做多小,单个芯片能有多强,现在要开始拥抱系统协同。国产GPU厂商如寒武纪、壁仞也都要配合,都开始做集群优先策略才行,这才能整体上降低对单卡性能依赖。

华为的规模之战,用集团之力暴打英伟达,芯片大手反卡老美脖子

生态这事儿,更复杂。

华为直接宣布开放灵衢2.0技术规范,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规则上的开源,以此来吸引国产芯片企业共建互联生态,复制英伟达CUDA生态护城河逻辑。

生态要做好,就是有舍有得的事情,华为必须主动让渡出一部分的技术能力,才能搭台子,让其他厂商没有后顾之忧的唱戏,这里面涉及到的同步、信任、履约,都是要抗住短期利益的诱惑的。

华为不是打英伟达,而是打芯片霸权

我看华为发布全球最强算力超节点和集群之后,不少媒体用的词是暴打英伟达。

我自己也喜欢这说法,不过华为这还真不是只冲着英伟达去的。

这背后更多的还是中国算力产业自主化的战略,都是逼出来的,都是为了冲破美国的芯片封锁做的努力。

华为的规模之战,用集团之力暴打英伟达,芯片大手反卡老美脖子

就几年前,我们被卡脖子那阵子多憋屈,芯片禁运、工艺断供,整个行业都快喘不过气,现在靠着自己研发,硬是把命脉握在了手里。

道理不复杂,科技竞争就得靠自己创新,那种「造不如买」的心态已经过去了,自己弄不出来就总被人拿捏。

这条路不光是华为要走,整个产业链都要走。

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放在十年前,或许真的难以想象,现在已经是大趋势了。

各位大佬觉得呢?

华为的规模之战,用集团之力暴打英伟达,芯片大手反卡老美脖子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