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O科技消息】CNMO从外媒获悉,美国对人工智能(AI)的热情似乎首次遇冷。美国统计局最新报告显示,大型企业的AI工具使用率近期显著下降。根据每...
2025-09-19 0
华为鲲鹏甩出王炸:96核到256核的算力狂飙,国产化芯片要改写全球格局?
2025年华为全联接大会的现场,当鲲鹏芯片下一代路线图的PPT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台下的欢呼声几乎掀翻屋顶。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技术发布——从2026年要落地的96核鲲鹏950,到2028年剑指256核的鲲鹏960,华为用一份清晰的“算力升级时间表”,向外界亮出了中国在通用计算芯片领域的硬实力。在全球算力竞赛进入白热化的当下,这组数字背后,藏着的是中国突破技术封锁、构建自主算力生态的野心。
鲲鹏950:2026年登场,核心数直接“翻倍”的狠活
如果你对芯片核心数的概念还停留在“家用CPU最多16核”,那华为即将推出的鲲鹏950,可能会彻底刷新你的认知。根据华为在全联接大会上公布的细节,鲲鹏950系列将分为两个版本,每一个都堪称“性能怪兽”。
先看高性能版本:96核/192线程,对比上一代鲲鹏芯片,核心数直接提升50%。别小看这50%的增长——在数据中心场景里,核心数意味着并行处理能力,像金融交易实时结算、气象数据模拟这类需要同时处理海量任务的场景,多出来的48核能让运算效率提升不止一个档次。
更让人惊叹的是高密度版本:192核/384线程,核心数是上一代的2.4倍。这是什么概念?现在一台标准服务器最多能插4颗普通CPU,而如果用上鲲鹏950高密度版,单颗芯片的核心数就抵得上过去4颗主流CPU的总和。这意味着数据中心可以用更少的服务器机架,实现更高的算力密度,不仅能节省机房空间,还能大幅降低能耗——对于现在全球都在追求的“绿色算力”来说,这步棋走得又准又狠。
支撑这波核心数狂飙的,是华为全新的“双线程Unix-Core”架构。简单说,传统芯片的单个核心通常只能处理一个线程,而华为通过架构优化,让每个核心能同时跑两个线程,相当于给芯片装上了“双车道”。这种设计不只是简单堆核心,而是从底层架构上提升了算力利用率,为华为下一代超算集群(SuperPods)打下了基础。按照华为的规划,未来这些芯片会批量用于大型数据中心,满足AI训练、云计算、工业仿真等重负载场景的需求。
鲲鹏960:2028年剑指256核,单核性能还要再涨50%
如果说鲲鹏950是“现在时”,那2028年要发布的鲲鹏960,就是华为给未来算力竞争埋下的“伏笔”。从路线图来看,鲲鹏960系列的定位更精准,也更激进。
其中高性能版本继续保持96核/192线程的配置,但华为明确表示,这代芯片会通过架构迭代,实现单核性能50%的提升。可能有人会问:都已经堆到96核了,为什么还要执着于单核性能?其实在很多场景里,单核性能比核心数更关键——比如数据库查询、AI模型推理,这些任务对单个核心的运算速度要求极高,单核性能提升50%,意味着同样的任务能快近一半,这对企业来说就是实实在在的效率提升。
而鲲鹏960的高密度版本,直接把核心数拉到了256核/512线程。这个数字放在几年前,连超级计算机的CPU都达不到。华为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看到了未来云计算的需求——随着容器、虚拟化技术的普及,一台服务器要同时运行成千上万的轻量化任务,256核的高密度芯片能让每一个任务都有独立的计算资源,避免资源争抢导致的卡顿。按照华为的设想,这代芯片会成为云计算基础设施的“主力军”,支撑起千万级用户同时在线的云服务。
不止芯片:华为的“软硬一体”算力生态,有多可怕?
如果你以为华为只在做芯片,那就太小看它的布局了。在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同时亮出了基于鲲鹏和昇腾芯片的超级计算集群——这才是华为算力战略的“全貌”。
先看Atlas 950 SuperPod:搭载8192个昇腾950加速器,FP8算力达到8 Exaflops(每秒8百亿亿次浮点运算)。这个算力是什么水平?相当于全球所有家用电脑算力的总和,能支撑起千亿参数AI模型的训练,比如现在热门的大语言模型、自动驾驶算法,用它来训练,能把原本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缩短到几周。
再看Atlas 960 SuperPod:搭载15488个昇腾960/950DT加速器,FP8算力直接冲到30 Exaflops,FP4算力更是高达60 Exaflops。更关键的是,华为计划把这些SuperPod单元组合成超百万加速器的集群——想象一下,一个能每秒完成60百亿亿次运算的“算力巨兽”,能做什么?它可以模拟全球气候变迁,预测极端天气;可以解析人类基因组,加速新药研发;还能支撑起元宇宙的实时渲染,让千万人在虚拟世界里无缝互动。
这些超级集群的核心,其实是华为“软硬一体”的生态。芯片是“心脏”,但如果没有配套的操作系统、数据库、AI框架,芯片的性能根本发挥不出来。华为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从开源的欧拉操作系统,到高斯数据库,再到MindSpore AI框架,华为已经搭建了一套完整的软件生态,所有软件都针对鲲鹏和昇腾芯片做了优化,能把硬件性能榨干到极致。这种“芯片+软件+集群”的全栈布局,才是华为最可怕的竞争力。
国产化浪潮下,华为的“芯”使命
为什么华为要在鲲鹏芯片上投入这么多?答案藏在当下的国产化浪潮里。
现在全球算力竞争,本质上是“芯片之争”。过去,中国的数据中心、超算集群大多依赖国外芯片,不仅成本高,还面临“卡脖子”的风险。比如2024年,部分国外厂商限制向中国出口高端计算芯片,直接导致一些AI企业的训练任务停滞。正是这种压力,让国产化芯片成为必然选择。
华为的鲲鹏路线图,刚好踩中了这个需求点。根据行业预测,到2027年,中国数据中心的国产化率要达到50%以上,这意味着千亿级的市场空间。华为通过明确的产品路线图,给了企业信心——2026年有950,2028年有960,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制定长期规划,不用再担心“买不到芯片”或者“技术断层”。
更重要的是,华为的生态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伙伴。现在已经有超过2000家企业加入了鲲鹏生态,从服务器厂商到软件开发商,大家一起围绕鲲鹏芯片做产品、做解决方案。这种“抱团取暖”的模式,让国产化算力生态从“单点突破”变成了“系统优势”。比如现在很多银行的核心系统、政府的政务云,都已经用上了鲲鹏芯片,稳定性和性能完全不输国外产品。
结语:算力竞赛的下半场,中国要当“领跑者”
从鲲鹏950到960,从单芯片到超百万加速器集群,华为的每一步都在改写全球算力格局。过去,全球计算芯片市场被国外厂商垄断,中国企业只能“跟跑”;现在,华为用核心数、性能、生态的三重突破,证明了中国企业也能“领跑”。
当然,这条路不会一帆风顺。比如芯片制造环节,还需要国内产业链的配合;软件生态的完善,也需要更多开发者的参与。但从华为公布的路线图来看,中国在算力领域的自主化,已经从“被动应对”变成了“主动布局”。
未来几年,随着鲲鹏950、960的陆续落地,我们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用上国产芯片,越来越多的AI模型基于国产算力训练,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不再担心“卡脖子”。这不仅是华为的胜利,更是中国科技产业链的胜利。
算力是数字时代的“水电煤”,谁掌握了算力,谁就掌握了未来。华为用鲲鹏芯片告诉世界:中国不仅要掌握自己的“算力命脉”,还要在全球算力竞赛中,写下属于中国的篇章。
相关文章
【CNMO科技消息】CNMO从外媒获悉,美国对人工智能(AI)的热情似乎首次遇冷。美国统计局最新报告显示,大型企业的AI工具使用率近期显著下降。根据每...
2025-09-19 0
华为鲲鹏甩出王炸:96核到256核的算力狂飙,国产化芯片要改写全球格局?2025年华为全联接大会的现场,当鲲鹏芯片下一代路线图的PPT出现在大屏幕上时...
2025-09-19 0
钛媒体App 9月19日消息,据市场消息,三星电子12层堆叠HBM3E芯片产品最近通过了英伟达的认证测试。三星在完成该芯片研发约18个月后获得了通过。...
2025-09-19 0
刚刚,人工智能的科研领域又传来一则提振人心又实至名归的消息:讲述Deepseek R1 整个复杂训练流程的论文登上了最新一期《自然》(Nature)的...
2025-09-19 0
大众网记者 王冠男 通讯员 于军 李锦桓 淄博报道9月17日从淄博市桓台县卫生健康局获悉,在近期举办的“山东省医学会第九次血管外科学学术会议暨‘一带一...
2025-09-19 0
9月17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正式开幕,本届东盟博览会以“数智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新机遇助建命运共同体...
2025-09-19 0
在此前上线明厨亮灶专区的基础上,今日,美团外卖宣布将进一步向更多“明厨亮灶”商家提供补贴,帮助商家更好转型实现透明经营,向顾客展示后厨,提升消费者信任...
2025-09-19 0
中新网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 余湛奕 全国妇联兼职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王亚平19日在北京表示,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女性的力量不可替...
2025-09-19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