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年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垄断巨头”,全球科技界如此评价光刻机设备制造商ASML。据悉,这家荷兰巨头生产了全球80%DUV光刻机和100%EU...
2025-09-17 0
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的花江峡谷大桥,预计今年9月底就能通车了。上个月,这座桥刚完成了为期五天的荷载试验,就是测试桥梁能承受多大重量、车流震动时稳不稳定的关键环节,试验过了,通车就差最后一步。
老实讲,在查贵州桥梁相关数据时,我才发现贵州早就有“桥梁博物馆”的说法。截至2024年,这里建成的公路桥梁超过2.8万座,特大桥数量在全国都排前列。
花江峡谷大桥能在这么多桥梁里脱颖而出,靠的就是“横竖都是第一”的硬实力。它连接着关岭县和贞丰县,2022年启动营建工作,三年时间就走到通车前夕,这个进度放在同类型大桥里,已经很亮眼了。
先说说它“竖”着的第一,高度。这座桥有2050英尺高,换算成咱们更熟悉的单位大概是625米,对比巴黎埃菲尔铁塔324米的高度,它几乎是埃菲尔铁塔的两倍,连桥下的垂直空间,都能容下差不多两座埃菲尔铁塔叠着放。
本来想找个更贴近生活的参照物,比如咱们常见的高楼,但后来发现,国内超高层住宅大多在100米以内,这座桥的高度确实没那么好类比,只能说“高得超出日常认知”。
再看“横”着的本事,大桥整体绵延9481英尺,差不多2890米,横跨整个花江大峡谷。
最实在的好处是通行时间的变化,以前从关岭县到贞丰县,绕着北盘江走要两小时,以后走这座桥,两分钟就能到。我特意查了下这段路的老路线,大多是盘山公路,不仅慢,遇到雨天还容易打滑,这座桥不仅省时间,更重要的是安全多了。
但建这么一座“第一”的桥,肯定不是容易事,峡谷里的条件比想的还难。
首先是地形,峡谷两岸的坡度最大能到65度,大型施工设备根本开不上去,最后只能靠搭建临时货运索道来运建材。
其次是风,峡谷里常年刮强风,最大风速能到18米/秒,相当于8级大风,这种风要是吹在普通桥上,很容易让桥身晃动,更别说在建的时候了。
为了应对这些难题,工程师们用了更轻的拱形钢桁架结构设计,这个设计不是随便想的,通过优化钢材的截面和节点连接方式,让整个桥梁的重量减轻了不少,同时还能抗风抗震。
我还了解到,这个设计已经申请了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不只是“能用”,还“有技术含量”。
解决了建设难题,工程师们还考虑到了游客,毕竟这么特别的桥,肯定有人想来看看。桥上会建一部700英尺高的透明观光电梯,差不多213米,用的是双层钢化夹胶玻璃轿厢,一次能载28个人,每秒能跑3米,坐上去很快就能到桥顶的观景塔。
另外还有一条半英里长的玻璃人行道,大概805米,铺的是3层6+6的夹胶钢化玻璃,单块玻璃能承重800公斤,两侧还有1.2米高的防护栏。本来担心玻璃人行道不安全,但查了张家界玻璃栈道的运营经验,发现这种设计在防护上考虑得很周全,只要按规定走,基本没风险。
而这些旅游设施,最直接的好处,就落到了峡谷里的花江村。以前这个村子因为交通闭塞,没多少人知道,2022年的时候,村民人均年收入才1.2万元。
大桥开始营建后,有50多个村民去工地干活,每个月能挣6000元,比之前在家种地挣得多不少,我觉得这种工程不只是建桥,其实是给村里开了条路,不只是物理上的路,还是能赚钱的路。
参考西江千户苗寨的情况,以前那里也偏,沪昆高铁通了之后,游客从2010年的50万人次涨到2024年的300万人次,村民收入也跟着涨。花江村以后有了大桥的旅游资源,人均年收入翻倍应该不是难事。
很显然,花江峡谷大桥不只是一座孤立的桥,它是国家“交通强国”战略和贵州“强省会”行动里的重要一环。
2023年贵州在交通固定资产上投了1200亿元,就是为了完善交通网络。这座桥通车后,能和沪昆高速、纳兴高速连起来,让黔西南地区的交通更顺畅。之前有人说“要想富先修路”,放在现在,“修桥”也是一样的道理,交通通了,货物能运出去,游客能走进来,经济自然就活了。
《人民日报》今年9月专门报道了这座桥,说它是新的“中国奇迹”,还提到了“贵州速度”和“贵州智慧”。“贵州速度”好理解,从开工到荷载试验才3年,比同类型世界高桥的营建周期短了不少。
“贵州智慧”则体现在细节上,比如工程师们自主研发的峡谷桥梁施工监测系统,能把施工误差控制在5毫米以内。以前听人说中国基建“只快不细”,但这座桥的情况说明,咱们现在是又快又细,技术上有自己的东西了。
当然,建得快也得保证质量和安全。这座桥装了200多个传感器,通车后能实时监测桥的结构健康,有问题能及时发现。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毕竟大桥要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一时的速度不如长久的安全来得实在,要是只追求快而忽略质量,那可就不是明智之举了。
毫无疑问,等花江峡谷大桥通车,它给贵州带来的影响肯定不止一点点。光旅游收入,每年估计就能新增10亿元,更别说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了。
而且,这座桥的技术和经验,还能给全球喀斯特地区建桥提供参考,算是咱们中国基建的一个“样板”。从一座桥,能看到中国基建的实力,也能看到一个地方发展的希望,天堑上架起的不只是钢铁,更是老百姓的幸福路。
相关文章
“近40年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垄断巨头”,全球科技界如此评价光刻机设备制造商ASML。据悉,这家荷兰巨头生产了全球80%DUV光刻机和100%EU...
2025-09-17 0
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的花江峡谷大桥,预计今年9月底就能通车了。上个月,这座桥刚完成了为期五天的荷载试验,就是测试桥梁能承受多大重量、车流震动时稳不稳定的关...
2025-09-17 0
相信凡是看过今年苹果以“前方超燃”为主题新品发布会的朋友都会赞同,CEO蒂姆·库克这一次真的没有吹牛,iPhone 17系列确实有资格成为“iPhon...
2025-09-17 0
文 /编辑:淩轩前言每隔90分钟,中国的空间站就会绕地球一圈。现如今中国每隔半年时间就会发射一个神舟号飞船,中国空间站常年有人,曾经连续731天有航天...
2025-09-17 0
CounterPoint 最新报告显示,2025 年第二季度华为折叠屏以 45% 全球市占率稳居第一,其中单款机型 Mate X6 出货量占华为折叠屏...
2025-09-17 0
苹果耳机用户看过来!AirPods Pro 3与Pro 2:究竟是“原地踏步”还是“全面进化”? AirPods Pro 2自2022年问世以来,凭借...
2025-09-17 0
千元级处理器市场是两家厂商针尖对麦芒的主要战场之一,竞争异常激烈,两家均推出了针对这个价格段的中国特供版产品。分别有AMD锐龙 5 9500F和英特尔...
2025-09-17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