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西方技术封锁?中国偏不信邪!“华龙一号”凭什么全球抢着要?

今日快讯 2025年10月29日 02:05 0 admin

前言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各国纷纷加快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清洁能源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能源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

而核能,凭借其稳定、高效、低碳的优势,成为不少国家能源转型的关键选择。

我国在这一领域交出了亮眼答卷——核电总装机容量突破1.25亿千瓦,并且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

这一成绩的背后,不仅是数字的攀升,更是我国能源产业实力的彰显,但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推动我国核电产业实现如此跨越式发展?又能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哪些借鉴?

西方技术封锁?中国偏不信邪!“华龙一号”凭什么全球抢着要?

规模与安全双领先

我国核电总装机能实现超1.25亿千瓦并稳居世界第一,首先离不开核电机组数量的稳步增长和规模的持续扩大。

截至2025年10月,我国在运核电机组已达59台,装机容量6248万千瓦,同时还有53台核准在建机组,装机容量6293万千瓦,两者相加使得总装机规模成功突破1.25亿千瓦。

这样的规模,不仅在数量上领先全球,更在保障能源供应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要知道,在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传统化石能源面临枯竭和环保压力的当下,如此大规模的核电装机,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动力。

但仅仅依靠规模增长,显然不足以支撑我国核电产业长期保持世界领先,核心技术的突破才是关键所在。

西方技术封锁?中国偏不信邪!“华龙一号”凭什么全球抢着要?

技术、产业链与数字化协同突破

我国在核电技术研发上从未停下脚步,从1994年大亚湾核电站投入运营,开启我国核电发展新篇章。

到如今“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的成功研发与批量化建设,我国已成为全球少数拥有完整核电工业体系的国家。

“华龙一号”作为我国自主创新的标杆,截至目前,其在建与在运机组总数已达41台,位居全球首位。

这一技术不仅满足我国国内核电发展需求,还成功走出国门,在巴基斯坦等国家落地生根,为当地能源转型贡献中国力量。

除此之外,我国在核电产业链自主可控方面也取得重大进展,中广核自主研发的“和睦系统”数字化仪控平台,让我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该系统已应用于33台涵盖二代、三代、四代技术的核电机组,实现全堆型、全技术路线覆盖。

不过,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仅靠传统技术创新还不够,数字化转型成为核电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我国在这方面又有哪些突破呢?

西方技术封锁?中国偏不信邪!“华龙一号”凭什么全球抢着要?

发展支撑与全球意义

2025年4月,我国发布了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工业操作系统——“智能核电”。

该系统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就像为核电站装上了“智慧大脑”,能实时感知设备运行状态,实现各系统互联互通,让核电站运营更加高效、智能。

比如在设备维护方面,通过该系统的数据分析,可提前预判设备故障,减少停机时间,提高发电效率。

当然,核电发展,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我国在核电安全运营方面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

截至目前,我国在运核电机组已安全稳定运行超过600堆年,连续9年在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综合指数评分中位居全球第一。

2024年WANO公布的综合指数显示,全球满分机组中43.18%来自中国。

这样的安全成绩,不仅保障了我国核电产业的健康发展,也为全球核电安全运营提供了宝贵经验。

西方技术封锁?中国偏不信邪!“华龙一号”凭什么全球抢着要?

我国核电产业能取得总装机超1.25亿千瓦并连续保持世界第一的成绩,是技术创新、产业链完善与国家政策支持的共同结果。

未来,随着相关政策持续推进,我国核电将朝着更高质量方向发展,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更多中国力量。

西方技术封锁?中国偏不信邪!“华龙一号”凭什么全球抢着要?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